close

網絲蛺蝶(石墻蝶)IMG_8000

103年6-12月梅峰美麗的蛺蝶們(目前記錄到的蛺蝶科蝴蝶已有53種,是數量最多的種類,其中窄帶翠蛺蝶、綠豹蛺蝶、孿斑黛眼蝶是美麗且最具代表)。

 

青眼蛺蝶(孔雀青蛺蝶)IMG_0876
11/10青眼蛺蝶(孔雀青蛺蝶) 一平臺環控溫室旁菜地
青眼蛺蝶(孔雀青蛺蝶)IMG_2780
12/5青眼蛺蝶(孔雀青蛺蝶) 新植蠟梅區

青眼蛺蝶(孔雀青蛺蝶) Junonia orithya orithya (Linnaeus)
食草:爵床科的爵床等各種爵床屬植物、車前草科之車前草、馬鞭草科的鴨舌癀。
青眼蛺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10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目前數量甚多。成蝶主要棲息在光線充足的林緣、草地、荒地,通常近地面快速低飛,訪花性明顯。
雄蝶非常易認,下翅青藍色底,加上明顯的眼紋,在臺灣無類似種;與雌蝶比較相似的是鱗紋眼蛺蝶(眼紋擬蛺蝶),兩者共同的特徵是下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有眼紋,而青眼蛺蝶的眼紋是明亮的大眼睛,鱗紋眼蛺蝶是破碎的小眼睛。


網絲蛺蝶(石墻蝶)IMG_7058
10/2網絲蛺蝶(石墻蝶) 育苗室後方的裡白楤木上
網絲蛺蝶(石墻蝶)IMG_8000
7/9網絲蛺蝶(石墻蝶) 教展旁的大葉醉魚木上

網絲蛺蝶(石墻蝶) 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Fruhstorfer
食草:桑科榕屬的多種植物,包括大葉雀榕、天仙果、澀葉榕、正榕、薜荔、珍珠蓮、白肉榕、山豬枷、菲律賓榕、假枇杷、大冇榕等的幼葉。


網絲蛺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25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目前數量尚多。成蝶飛行輕快、飄忽,會吸食花蜜、腐果,也會吸水。休息及避敵時翅膀平攤。


她因為翅膀紋路像地圖的圖案,因此也有「地圖蝶」這樣的生動好記的稱號。大部分個體是褐色條紋,我也曾在環島旅行時遇過橘黃色的個體,當時一度疑惑難道這不是網絲蛺蝶嗎?不過她的紋路非常獨特而美麗,在臺灣沒有斑紋類似的種類。

琉璃蛺蝶IMG_8776
7/17琉璃蛺蝶 辦公室旁的臺灣羊桃上
琉璃蛺蝶IMG_7341
10/4琉璃蛺蝶 學生宿舍前方
窄帶翠蛺蝶(西藏綠蛺蝶)IMG_1967
8/19窄帶翠蛺蝶(西藏綠蛺蝶) 臺14甲公路14.5K冇骨消上
窄帶翠蛺蝶(西藏綠蛺蝶)IMG_5419
9/15窄帶翠蛺蝶(西藏綠蛺蝶) 胡桃林旁的石楠上
枯葉蝶IMG_3977
8/29枯葉蝶 昆蟲間旁地上
枯葉蝶IMG_2585
8/22枯葉蝶 果樹品種保存區旁的柳杉上

 

枯葉蝶 Kallima inachus formosana Fruhstorfer
食草:臺灣馬藍、腺萼馬藍、曲莖馬藍等爵床科植物的葉片。
枯葉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20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以夏季最為常見。目前數量尚多。成蝶棲息在潮濕森林內即溪澗附近,好食樹液、腐果。


枯葉蝶是與小朋友玩生物保護色躲貓貓的好幫手。每每看見森林裡的落葉,突然像活起來似地騰空飛起,總是讓人驚嘆連連,一再重新升起對森林這個龐大的生物體的尊敬,這是枯葉蝶的本事。


在臺灣沒有與她外型相似的蝴蝶,只有一種名字有點像的黃帶隱蛺蝶(黃帶枯葉蝶),但是枯葉蝶不僅有著類似葉脈的腹面,並在前翅背面有著鮮明的黃色帶紋,而黃帶隱蛺蝶的黃色帶紋則貫穿背面的上下翅,滿容易分辨的。


還記得我們在碧翠灰蝶的種小名(Sonan)裡,認識了著名的日籍昆蟲學者江崎悌三博士嗎?他曾在1921年(8月5日~10月3日)及1932年(7月1日~9月10日)兩度來臺採集旅行,他第二次前來臺灣時,曾經在記錄中留下精彩的所見所聞,其中也有關於枯葉蝶的生動描述:「7月30日,上午9點從巴達岡出發,通過聞名的三錐山大斷崖,在絕壁上採集到從下方飛上來的黃鳳蝶。一通過斷崖駐在所就進入約2公里長的美麗森林,這裡是太魯閣峽谷內我所見過唯一的森林,大紅紋鳳蝶在密林中飛舞著。過了錐麓駐在所,看見路旁的大樹流出樹液,有很多蝴蝶在那兒飛來飛去,以雙尾蝶最多,其他還有流星蛺蝶、黑樹蔭蝶、雌褐蔭蝶、枯葉蝶、環紋蝶等,回程時看見7、8隻環紋蝶停在樹上。在這裡第一次看見白蛺蝶在飛。」

接著他到了現在叫做“天祥”的“他比多”。「他比多駐在所附近的森林裡,枯葉蝶與環紋蝶不少。有些小學生拿著網子捕捉蟬,或專門捕捉枯葉蝶。至於環紋蝶則因經常在教室內飛來飛去,而被他們輕蔑地稱為『學校蝶』而不屑採集。」


認識枯葉蝶,接著從關於枯葉蝶的文字記錄認識關於這片土地的自然史,與曾經看過這種蝴蝶的人們交會,真的很有趣呢!


綠豹蛺蝶(綠豹斑蝶)IMG_7283
7/4綠豹蛺蝶(綠豹斑蝶) 教展旁的大葉醉魚木上
綠豹蛺蝶(綠豹斑蝶)IMG_7288
7/4綠豹蛺蝶(綠豹斑蝶) 教展旁的大葉醉魚木上

綠豹蛺蝶(綠豹斑蝶) Argynnis paphia formosicola Matsumura
食草:喜岩堇菜、紫花堇菜等堇菜科植物的葉片。
綠豹蛺蝶分布於臺灣中、高海拔山區500-3000公尺範圍,一年一世代,成蝶於夏季活動,喜歡棲息在林緣、草原等環境,飛行敏捷快速,有訪花性。一般數量稀少。雌蝶產卵時將卵產於食草植物附近雜物上,以卵態或小幼蟲休眠越冬。


在臺灣與她外型相似的蝴蝶有斐豹蛺蝶(黑端豹斑蝶)及蹤影成謎的珀豹蛺蝶(楊氏淺色小豹蛺蝶、龍女寶蛺蝶,她的舊名真是太有趣了,馬上想起神鵰俠侶!),但這兩種蛺蝶翅腹面均無綠豹蛺蝶的綠色紋。


綠豹蛺蝶腹面的綠色紋,並不是像綠小灰蝶那樣閃閃發光的金屬綠色,而是低調內斂的綠灰色,優雅迷人,又在梅峰觀察到的次數很少,所以看到她的那天,阿雄和志工老師釗敏都非常開心呢!


斐豹蛺蝶(黑端豹斑蝶)IMG_9310
7/21斐豹蛺蝶(黑端豹斑蝶) 溫花外的大理花上
斐豹蛺蝶(黑端豹斑蝶)IMG_9306
7/21斐豹蛺蝶(黑端豹斑蝶) 溫花外的大理花上
雙色帶蛺蝶(臺灣單帶蛺蝶)IMG_2312
8/21雙色帶蛺蝶(臺灣單帶蛺蝶) 大平臺菜地的玉米上
雙色帶蛺蝶(臺灣單帶蛺蝶)IMG_2330
8/21雙色帶蛺蝶(臺灣單帶蛺蝶) 大平臺菜地的玉米上

 

雙色帶蛺蝶(臺灣單帶蛺蝶) Athyma cama zoroastes (Butler)
食草:大戟科各種饅頭果屬植物的葉片,如裏白饅頭果、菲律賓饅頭果、細葉饅頭果等。
雙色帶蛺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20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成蝶有訪花性,也會吸食腐敗物與吸水。幼蟲前期有以絲纏繞糞粒做為棒狀「糞塔」藉以隱藏之習性。目前數量尚多。


雙色帶蛺蝶的雌蝶與雄蝶模樣差異很大,區分容易,雌蝶翅背面就是黃色條紋的三線蝶典型模樣,與牠相似的有盛蛺蝶屬(散紋盛蛺蝶、花豹盛蛺蝶)及金環蛺蝶,而雙色帶蛺蝶的雌蝶背面第一條黃線有明顯箭頭紋路,腹面有白色帶紋,盛蛺蝶屬及金環蛺蝶則否。與雙色帶蛺蝶雄蝶外型最類似的種類是異紋帶蛺蝶,雙色帶蛺蝶雄蝶背面白色帶紋略為弧形,觸角末端呈黑褐色,異紋帶蛺蝶後翅白帶近直線狀,觸角末端呈黃褐色。


散紋盛蛺蝶(黃三線蝶)IMG_5768
6/20散紋盛蛺蝶(黃三線蝶) 溫木區的大葉醉魚木上
散紋盛蛺蝶(黃三線蝶)IMG_8881
7/17散紋盛蛺蝶(黃三線蝶) 溫木區的大葉醉魚木上
突尾鉤蛺蝶(白鐮紋蛺蝶)IMG_6347
6/25突尾鉤蛺蝶(白鐮紋蛺蝶) 生態園旁的臺灣繡線菊上
突尾鉤蛺蝶(白鐮紋蛺蝶)IMG_6320
6/25突尾鉤蛺蝶(白鐮紋蛺蝶) 生態園旁的臺灣繡線菊上
突尾鉤蛺蝶(白鐮紋蛺蝶)幼蟲
突尾鉤蛺蝶(白鐮紋蛺蝶)幼蟲 昆蟲間旁的阿里山榆上
豆環蛺蝶(琉球三線蝶)IMG_0260
7/31豆環蛺蝶(琉球三線蝶) 臺14甲公路14.5K蓪草上

 

豆環蛺蝶(琉球三線蝶) Neptis hylas luculenta (Fruhstorfer)
食草:葛藤、變葉山螞蝗、大葉山螞蝗、假地豆、黃野百合、老荊藤、細花乳豆等豆科植物,也利用錦葵科的野棉花、朴樹科的銳葉山黃麻等的葉片。


豆環蛺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2300公尺範圍地帶,一年多世代,成蝶有訪花性,也會吸食腐敗物與吸水。幼蟲會將葉片咬成連綴之碎片狀,形成簾狀構造。目前數量豐富。


棲息在臺灣地區的環蛺蝶中,僅有豆環蛺蝶與鑲紋環蛺蝶(楚南三線蝶)腹面呈黃褐色,豆環蛺蝶的特徵是背面的三條線紋路中,第一條像毛筆的條紋在筆身處具有不明顯的斷裂痕跡,並且翅膀腹面白斑鑲有邊緣清晰的黑邊;鑲紋環蛺蝶背面的第一條紋路不似毛筆。


奇環蛺蝶(黃斑三線蝶)IMG_6680
6/27奇環蛺蝶(黃斑三線蝶) 臺14甲公路14.5K臭辣樹上


奇環蛺蝶(黃斑三線蝶) Neptis ilos nirei Nomura
食草:尚未明悉。
奇環蛺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地區1000-2500公尺範圍,一年一世代,一般於闊葉林林緣及樹冠活動。成蝶會吸食腐敗物與吸水。通常數量不多。


棲息在臺灣地區的環蛺蝶中,僅有奇環蛺蝶翅腹面底色呈紅褐色與黃褐色交雜的圖案,不難辨識。


牠是臺灣特有亞種的蝴蝶,其亞種名是紀念日籍研究者仁禮景雄。以下介紹仁禮景雄的小故事:
查看1910年代後期至1921年的昆蟲學文獻,不難看到仁禮景雄(1884-1926)發表的數篇有關臺灣產蝶類的報告,此外,他也是記載朗灰蝶(白小灰蝶)、蓮花環蛺蝶(朝倉三線蝶)、褐翅青灰蝶(褐底青小灰蝶)等臺灣新種蝴蝶的命名者。


然而,要談仁禮景雄這個人,應從他1919年發表的<新日本千蟲圖解讀後所感>談起更適當。1904年起,自認是「世界最偉大的昆蟲專家」的松村松年,在警醒社陸續出版《日本千蟲圖解》、《續日本千蟲圖解》、《新日本千蟲圖解》一系列叢書,雖然這些書的內容難免有些問題,但當時松村教授的聲威無人能比,誰都不敢吭聲,指出其中的問題。但仁禮景雄竟在上述一篇報告中寫道,「如此內容平凡且編寫草率的書籍,不必麻煩昆蟲學的權威來寫,兒童也可以寫出來」,由此開始就《日本千蟲圖解》第4卷與《新日本千蟲圖解》第3卷介紹蝶類部分,具體舉出學名上拼字不正確,屬名與種名上性別不一致,甚至「未見雌蟲」的說明處、圖版上卻出現雌蟲等的錯誤,而且用以下一句話當作他「讀後所感」的結語:「對任職於最高學府、多年研究昆蟲之人而言,大家都認為該學界權威所說的一言一句皆有千鈞之重,何況所著的著作更需慎重,不可有任何錯誤,因此我們期待的並非多著濫作,相反地寡作也無妨,我們所需的是能夠信賴、有充實內容的書」。他的這篇文章帶給日本昆蟲界不小的震撼;難能可貴的是,仁禮在他「讀後所感」中所指出的錯誤大多是正確的。


如此大膽、敢直言不諱的人,到底背景如何呢?仁禮的父親是日本海軍大元老之一、曾當海軍大臣的仁禮景範,也得子爵之爵位,雖然仁禮景雄曾就讀於海軍軍官學校,但不久即因病退學,養病期間對蝶類逐漸產生興趣。由於出身於如此顯赫家庭,仁禮得以私人身分請教佐佐木忠次郎、三宅恆方(松村的學生)、矢野宗幹等當時東京昆蟲界重量級人物,又因家境富裕可購買許多國外文獻充實自己,才能向松村松年如此挑戰。可惜他在1926年8月因病過世,得年僅42歲。仁禮對臺灣、韓國的蝶類特別有興趣,若是他長壽的話,應能在臺灣的蝶類研究上留下更多的貢獻,他所蒐集的昆蟲標本一度存放在東京帝國大學,現在收藏於九州大學農學部。


蓮花環蛺蝶(花蓮三線蝶)IMG_6034
9/18蓮花環蛺蝶(花蓮三線蝶) 小木屋前的粗毛柃木上

 

蓮花環蛺蝶(花蓮三線蝶) Neptis hesione podarces Nire
食草:尚無正式報告,幼蟲以桑科榕屬植物為寄主植物。


蓮花環蛺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地區300-2000公尺範圍,一年一世代,一般於闊葉林林緣及樹冠活動。成蝶會吸食腐敗物與吸水。目前數量不多。


環蛺蝶屬成員為中型蛺蝶,翅面上有白色斑紋成帶狀排列,並且前、後翅帶紋串聯成內、外兩環,由於種類繁多且斑紋相似,環蛺蝶屬成員是臺灣的蝶類中鑑定最困難的類群之一,尤其是一年有許多世代的多化性種類。環蛺蝶屬成員花紋與一部分帶蛺蝶、線蛺蝶種類相似,不過環蛺蝶屬翅形較狹長,因此翅膀張開翅形有矩形的感覺。


蓮花環蛺蝶腹面斑紋特殊,尤其是後翅腹面的蓮座形斑紋。辨識容易。(雖然我自己在臺灣蝴蝶圖鑑中讀到這段時,默默地想說“什麼?你說什麼蓮座形斑紋是什麼東西?!”大家要自己發揮一下想像力喔!)


黯眼蛺蝶(黑擬蛺蝶)IMG_6030
9/18黯眼蛺蝶(黑擬蛺蝶) 小木屋前的羊蹄上

黯眼蛺蝶(黑擬蛺蝶) Junonia iphita iphita (Cramer)
食草:主要利用各種廣義的爵床科馬藍屬植物,如臺灣馬藍、蘭崁馬藍、曲莖馬藍、長穗馬藍等。也利用大安水蓑衣等同科植物的葉片。


黯眼蛺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地區0-20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成蝶主要棲息在森林林緣,通常靠近地面低飛,訪花性明顯。目前是數量甚多的常見種。


黯眼蛺蝶是非常樸素的蝴蝶,翅膀腹背兩面都是黑褐色,在臺灣地區僅與偶產種南洋眼蛺蝶斑紋相似,但南洋眼蛺蝶翅背面底色帶有紅褐色,前、後翅的突起不明顯,翅面的眼狀紋大而鮮明。


苧麻珍蝶(細蝶)IMG_6010
9/18苧麻珍蝶(細蝶) 菜地丙的大扁雀麥上

苧麻珍蝶(細蝶) Acraea issoria formosana (Fruhstorfer)
食草:青苧麻、密花苧麻、水麻、糯米糰、水雞油等蕁麻科植物的葉片。


苧麻珍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地區0-25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全年可見其活動。成蝶棲息在林緣、草原等環境,飛行緩慢,有訪花性。產卵時形成大卵塊產於葉背,幼蟲群聚生活。目前數量尚多。


鵝黃色的翅膀底色,黑褐色細線條紋,組成了苧麻珍蝶在臺灣獨一無二的翅膀形象,沒有別的相似種了。在梅峰,有時經過小鳥隊宿舍前那條小徑,找找看附近若有糯米糰這種植物,可以翻翻附近的葉子,也許有機會遇到苧麻珍蝶的幼蟲或蛹喔!


小紅蛺蝶(姬紅蛺蝶)IMG_1867
11/25小紅蛺蝶(姬紅蛺蝶) 大平臺珙桐區的阿里山油菊上
孿斑黛眼蝶(阿里山褐蔭蝶)IMG_1341
8/15孿斑黛眼蝶(阿里山褐蔭蝶) 昆蟲間旁的臺灣羊桃上


※梅峰的蛺蝶種類中(大、小紅蛺蝶及東方喙蝶)整年都有機會看到,而夏天是最精彩的季節,秋天則以青眼蛺蝶為代表(開闊地及菜地)。

 

照片:阿雄
整理:俐璇


參考資料
《台灣蝴蝶圖鑑》 徐堉峰著
《台灣昆蟲學史話》 朱耀沂著
《台灣疑難種蝴蝶辨識手冊》 黃行七、呂晟智、徐堉峰合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14梅峰美麗的蛺蝶們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ffarm 的頭像
    mffarm

    梅影峰情─梅峰農場部落格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