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過後、大地回春,起身前往拜訪菇菇前,要事先作好功課瞭解野菇的生長環境,才不至於敗興而歸,大自然中野菇的居住環境分為五個類型:長在木頭上稱木生菌、在林地上稱土生菌、在糞便上稱糞生菌、在昆蟲身上稱蟲生菌、而與植物根部共生的稱外生菌根菌,以下就個別為大家介紹:
梅雨過後、大地回春,起身前往拜訪菇菇前,要事先作好功課瞭解野菇的生長環境,才不至於敗興而歸,大自然中野菇的居住環境分為五個類型:長在木頭上稱木生菌、在林地上稱土生菌、在糞便上稱糞生菌、在昆蟲身上稱蟲生菌、而與植物根部共生的稱外生菌根菌,以下就個別為大家介紹:
臺灣小小的區域裡,因為豐富的地形景觀與氣候變化,就擁有了約一千多種的蕈類,就是俗稱的“香菇”,讓臺灣的各種王國版圖,如蕨類王國、昆蟲王國、鳥類王國等,又多了蕈類一種。大家對蕈類最深刻的印象,除了超級瑪莉頭頂的香菇帽,以及日常生活中超級市場、菜市場裡販售的許多食用蕈類外,大概不出傘狀的蕈傘,以及大象腳般造型的蕈柄吧!不過除了這種形貌,菇類的世界其實充滿各種可能與驚奇呢!也經常有機會聽聞老一輩的提醒──不確定種類的蕈類不要亂吃!因為蕈類是很難「以貌取菇」的,你覺得看起來很可愛應該沒有毒,實際上卻身懷巨毒,可能令你一菇斃命哦!
↓看哪!這像不像是木頭的耳朵!所以名字很簡單哦!猜到沒?
冷冷的鋒面一波波的報到,代表著冬天的到來,寒風刺骨的冬天大家一定會想到暖呼呼的溫泉,建議要來梅峰的大夥們,可以順道去盧山泡湯(此文章於辛樂克前寫成),當然泡湯完後肚子咕嚕咕嚕叫,這時再來一客火鍋真是難得的享受。 今天要向各位介紹的就是火鍋的最佳男配角:真菌;大型的真菌也就是俗稱的”菇”,梅峰常見到的食用菇類有”香菇”,在梅峰這香菇可不是要養來賣的,當您來參加梅峰的生態體驗營時,如果在夏、秋兩季,睜大眼睛瞧,您就有機會在梅峰的原始林看見野生的香菇掛在樹上喔! 除了香菇還有鮑魚菇,白白的身驅帶點神祕的灰色,在梅峰的白楊和柳杉枯樹上常常可以見到它,想要嘗鮮可得動作快,不然很快就被蟲蟲搶先一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