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刊登於87期《臺灣山岳》雜誌

文˙圖╱袁蜀龍

前言:英文名為會噴煙的球體(puffball),中國古代醫藥典籍記載抗炎止血的〝灰包〞,加上會像火山爆發般噴射孢子粉,是馬勃這一類菇的主要特色。

話說馬勃(一)

記得小時候每當梅雨季節來到、隆隆雷雨過後,在家附近的軍營外操場草地上,遠遠便見到一顆顆白饅頭散落各地,天真的我常以為是阿兵哥吃不完饅頭到處亂丟,直到有次發現這饅頭一天天變大且顏色越來越深,從白饅頭變成黑糖饅頭才直覺它好像不太對勁,用腳踹它便滾來滾去,於是每當見到就把它踢的遠遠的,在草地上踢馬勃,相信這童年回憶大家都有印象,這記憶一直到我唸大學時才被重新喚起,原來它是分布世界各地的馬勃科真菌,國外稱此類菇為〝Puff- Ball〞,圓滾滾的身軀,一粒粒散布於草地上,遇上頑皮的小朋友算它倒楣,但往好處想也許因此它更能到處傳播孢子。


↑幼嫩的梨形馬勃可以吃喔!


↑有個短柄的梨形馬勃還真像是一球冰淇淋


在台灣馬勃的分佈從平地草地到高海拔林地都可見到,常見的有低海拔的紫色禿馬勃、彩色豆馬勃、中海拔的頭狀禿馬勃、梨形馬勃及高海拔的網紋馬勃,子實體成圓球形或陀螺形,顏色從幼菌的白色至老熟的褐色或暗紫色,而且馬勃繁殖下一代的方式更是獨特,如頭狀禿馬勃成熟時從頂部開裂,裂成塊狀脫落,孢子便隨風飄揚;網紋馬勃則於子實體頂部開一小洞,遇水滴落到子實體就如炮台般將孢子噴出,真是趣味十足。

至於馬勃利用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知道了!本草綱目裡稱為“灰包”的藥材就是馬勃,內服舒緩咽喉腫痛、外用局部消炎止血,功能還真像〝雲南白藥〞耶,而在國外則利用馬勃當作黃色染料,如此說來馬勃的功能還真不少,下次在野外看見馬勃時,別再踩它、踢它,記得多觀察它、了解它,體驗物種的神奇之處。


↑可口的網紋馬勃連小動物都忍不住把它啃食了一大半


↑網紋馬勃身上破了個大洞,代表它已經可以傳播孢子了。


↑老熟的網紋馬勃剝開可見其內佈滿褐色孢子

各種馬勃形狀及大小差異很大,但大致成圓形;子實體成熟後靠風吹雨打來傳播孢子


↑形狀像爆炸頭的頭狀禿馬勃


↑頭狀禿馬勃顏色變成黃褐色,告訴你它成熟了


↑個體碩大的頭狀禿馬勃如壘球般大小

話說馬勃(二)

網紋馬勃:
它是中海拔常見的馬勃,新鮮時像是「包子」老熟後變成像「泡芙」,且三不五時還從頂端開口噴出一陣陣煙霧,原來這是它在努力傳播後代。


↑幼嫩時的網紋馬勃


↑新鮮時的網紋馬勃


↑成熟的網紋馬勃


頭狀禿馬勃:
這馬勃顧名思義幼嫩時像頭的形狀,但隨時間過去而成熟變成像土雞蛋,而最後老熟變成像一堆馬糞,而有〝馬糞包〞的別名。


↑頭禿狀馬勃


↑成熟像雞蛋


↑熟成有如馬糞


↑崩解後的形態






↑頭狀禿馬勃──有時候遇到氣候的劇烈變化,讓來不及成型的馬勃龜裂成像起司蛋糕或波菠蘿麵包,讓人忍不住想給它大咬一口。


彩色豆馬勃:
在低海拔林地上常見的馬勃,剖開可見其內佈滿許多如豆粒般的黃色顆粒,加上國外以它製成黃色染料用來染布,怪不得被稱為〝彩色豆馬勃〞。


↑製作染料的彩色豆馬勃


↑撥開後的彩色豆馬勃

梨形馬勃:
這是馬勃當中少數會爬上樹的,大部份的馬勃皆發現於地上,但梨形馬勃也可發現於腐木上。


↑梨形馬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馬勃、
    全站熱搜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