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早期有蝴蝶王國的美名,光復前後的埔里鎮,因為蝴蝶加工產業盛名一時,曾有一年蝴蝶標本輸出量高達60萬隻,在每年的夏季會湧進不少日本學生來臺採集蝴蝶作為研究,也在同時發表了相當多的新品種。臺灣北部為亞熱帶、南部則為熱帶型氣候,島上有250幾座超過3000m以上的山,環境溫度的多變,造就臺灣蝴蝶成蝶種類高達418多餘種,少部分因為幼生期棲息於難以到達的區域,還未被正式發表。
本次要跟大家介紹春季常出沒於梅峰的蝶種-雙環翠鳳蝶Papilio hopponis,為臺灣特有種,鳳蝶科中偏大型的蝶類,限定生存於海拔1700m左右的環境,因為翅膀腹面的花紋別具特別,呈現兩圈紅色的月紋,其獨特的特徵享譽國際。
大型鳳蝶科蝶種休憩時為平展 (圖中為雄蝶)。
卵表面光滑呈鵝黃色,越趨近孵化時,顏色會呈橘紅色。
雙環翠鳳蝶終齡幼蟲發現於飛龍掌血葉面上。
蛹的顏色有分黑褐色及翠綠色,模擬枯枝落葉。
此鳳蝶食草為芸香科的植物,以中海拔來說,四季常綠的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及秋冬會落葉休眠的賊仔樹Tetradium glabrifolium,自然環境每種生物都會因應季節的變化,有冬眠 (hibernation)或靜止 (quiescence)的行為,在秋季期間,雌蝶會將卵產於寄主植物的葉面,等待隔年春天新展葉時,再持續提供幼蟲養分。台灣中高海拔的蝴蝶幼蟲體內都含有抗寒的機制以度過寒冷的冬季,部分幼蟲會在溫度適宜的溫度下孵化,在溫度接近零度的冬天,幼蟲則會靜止不動,等到陽光出現、周遭溫度較暖和時再繼續生長發育。隨著季節慢慢轉向春天,中海拔的雙環翠鳳蝶蛹會於三月初羽化,常出現於農場內盛開的櫻花樹訪花,如果穿著鮮豔的衣服,還有機會吸引牠的前來。
食草─ 飛龍掌血 (芸香科)。
食草─ 賊仔樹 (芸香科)。
雄蝶正在訪櫻花。
想要親眼目睹牠的身影,三月中旬到月底的春之饗宴活動及夏季在地蔬食期間,最有機會一探她的美麗,趕快帶著相機來梅峰尋找這種艷麗優雅的臺灣特有種蝴蝶吧!
參考網址:
1. http://twgeog.ntnugeog.org/tw/climatology/
2. http://bw.homeland.org.tw/recreate/ins.php?index_id=189&index_m_id=62
參考書籍:蝴蝶生活史 (030台灣自然圖鑑)
※此篇文章由教學研究組提供/圖片由林庭緯先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