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臺大學生們準備前來臺大山地實驗農場實習,而農場將更充溢著年輕學子笑聲、朗朗朝氣的一段時間。其中的「高冷地園藝」這門課程,由臺大各科系三十多位學生組成,為期7天,課程囊括春陽分場園區導覽及農事體驗、認識農場的新方針─環境教育、梅峰場區導覽及農事體驗、手做步道體驗等,夜間並安排邀請了講師徐銘謙老師,為學生們分享「從阿帕拉契到台灣步道志工─尋找夢幻步道的旅程」之精彩演說!讓學生們在一靜一動,理論與實做的穿插中,獲致最獨特且無以取代的高冷地實習收穫。
這7天的時光中,高冷地實習的同學們盡情地在春陽、梅峰及翠峰分場三角峰的園地裡徜徉、成長與學習。轉眼間就到了要離開的最末一天了!而終點正是起點,相信這7天來的一點一滴都將成為大家心裡的能量來源,將陪伴著大家一路披荊斬棘,而當回望時,這7天也將永遠是那個隱隱泛著光,且無以取代的重要回憶!
初來乍到春陽分場,由教研組研究助理詹芳瑜小姐為同學們說明相關注意事項。
夜間導覽的過程中,你又運用觀察力遇見了哪些屬於夜間的驚奇?
早安賞鳥的活動中,是否重新認識了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們了呢?
春陽分場旁的花崗山步道體驗。
同學們準備穿上工作服,開始農事體驗嘍!
春陽分場林主任為大家說明移苗的步驟及做法。
同學們認真專注地進行著移苗的工作。
來春陽的第二個晚上由兩位解說員陳俐璇小姐與李圓恩小姐與大家分享環境教育相關課程。
春陽分場已有春的氣息!
親手碰觸泥土,也是一種幸福呢!
在卡車上拍張照吧!
春陽分場的頒獎時間。
春陽學生宿舍前的趨近相機照。
人肉戰車活動結束後,大家一起在草地上疊成金字塔吧!
看得出來我們排的是什麼字嗎?
在原始森林裡,我們體驗與仰望。
聆賞完夜間的梅峰四季簡報,您有沒有更了解梅峰了呢?
璀璨的星空,是天神無邊的賞賜。
清晨,白霜覆滿了草地,表示昨晚的氣溫頗低呢!
梅峰的鳥況亦非常精彩。
在解說員陳聖琳小姐的帶領下,我們來認識楓樹的翅果吧!
從下往上拍一張吧!
解說員黃韻如小姐,正在為大家進行解說。
好可愛的菇菇椅子哦!
綠籬迷宮裡有我們最燦爛的笑容!
此次實習中還有另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擔任步道志工,在老師邀請的講師群的陪伴下,一起動手做步道!
夜間由徐銘謙老師與大家分享和步道相關的概念。
幫忙把工具一起帶到現場,準備一起親手做步道嘍!
經過這番體驗與試誤,下次走在步道上,將不再覺得一切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檢討與分享。
【學生心得分享】
梅峰的田園生活 台灣大學 心理四 段文琦
這學期田園生活體驗課程在臺大梅峰農場實習,在梅峰短短幾天的日子,我這個都市女孩體驗了好多好多的第一次經驗:除草、手做步道、夜間觀星,除了這些美景和經驗讓我大開眼界外,我還認識了好多一起修課的同學,也是他們讓這一切變得更加值得記念。
1/4
下午課程走在原始的森林裡沒有人為開墾的痕跡,沒有水泥道路、沒有步道,步步為營隨時都可能會滑倒,然而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沐浴在自然當中。鳥鳴在不遠處陪伴我們的探險,解說員聖琳一一介紹帶領我們認識腳邊的小草:毛地黃、咬人貓,還有許多小鳥愛吃的苦果子。美麗的梅花含苞待放、冠羽畫眉爭先競食,新鮮的空氣,暖呼呼的陽光驅走身上冷冽的寒氣,在 這樣美麗自然的地方,什麼煩惱都可以忘掉了!
然而對於體力不好的我,其實這樣走在又濕又滑又有大斜坡的森林裡其實有點累又有點冷的呢,但是同學們一路上聊天玩樂卻也相互扶持提醒大家要小心腳邊濕滑可別摔倒,在伴月草坪翻滾玩人肉戰車、疊金字塔,增添了許多趣味。
晚間的課程我透過照片看到了梅峰的美麗,春天的梅峰百花齊放,夏天的梅峰綠意盎然,秋天楓紅遍野,冬天的梅峰就如同我們所見是空枝伸向天際,四季變化不同的風貌卻是同樣無限的迷人,不禁讓人心嚮往之。
到了夜間觀星夜遊滿天的星斗又再次震撼了我,幸運的我們除了沒有烏雲沒有光害之外,甚至還看到了流星!雖然完全來不及許下「錢錢錢」的願望,但是但是在都市中完全沒有機會看到如此燦爛的星空與倏忽即逝的流星,我想能有這樣的機會在這片美麗的山頭仰望天空,那是非常幸運及幸福的!
1/5
晨間賞鳥初次感受到梅峰的早晨,那種溫度真的不是蓋的,小草樹葉都結霜了呢!
在這樣的溫度下要離開棉被真的是很痛苦也很辛苦阿,不過結霜的白花三葉草小巧玲瓏又夢幻、優雅的黃腹琉璃和虎鶇出現在在枝頭,白耳畫眉也不時唱著歌,耳邊還不時傳來「嘰~啾」藪鳥的叫聲,讓這樣的痛苦和辛苦都值得了!
早餐後的導覽聖琳帶我們去看溫帶花卉的溫室,進入溫室後我的相機就沒有停過,裡頭大花小花五顏六色簡直驚為天人,就連很臭的香雪球遠觀時亦有其玲瓏別緻的風味!進入香料植物區後,我的手和鼻子就沒有閒下來了,每種植物都有它們獨特的香氣,很難為它們立下高低。鳳梨鼠尾草、迷迭香、薰衣草、巧克力薄荷、玫瑰天竺葵,各有各的好,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其實在台大校總區園藝系旁的溫室前也種了同樣的香料植物呢!我想我會把這些味道和在梅峰上的生活做連結,當我想要在未來懷念起這段回憶時就去聞聞這些香味吧!
在桃園很可惜的現在是冬天沒有蓊鬱的綠葉也沒有粉紅雪般的桃花,但是路邊有許多蒲公英增添不同的浪漫。
在梅峰有那麼多美景、那麼自然,但是讓這一切變得如此有趣如此值得回憶是這群一起修課的有趣的同學們!從遊覽車上的電影的台詞劇情到玩遊戲懲罰,每件小事情都可以變成聊天笑鬧的主題,還有女生寢室裡的睡前聊天,更加深這幾人的感情。大夥兒一起工作,做步道、除草、疏苗,因為這個課程而認識的同學們建立起革命的情感,我想這才是我在這裡得到最珍貴的收穫。
2013.1.12-18
台灣大學田園生活體驗在梅峰及春楊
【梅峰實習報告】陳其鴻
冬天的梅峰,看似蕭瑟而了無生意,實際走進梅峰卻能發現,園區內生命力卻十分旺盛。除了有黃腹琉璃在山桐子樹上享用豐富的大餐,五色鳥、青背山雀、虎鶇、小卷尾、灰喉山椒、紅胸啄花也在園區內各處,尋覓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早晨的山谷裡,還略帶寒意。日出後,陽光漸漸的把光與熱灑落大地,萬物從漆黑中甦醒。
[環境教育-自然體驗]
解說員利用芒草示範教學,如何用芒草折出蚱蜢,考驗大家的雙手與巧思。完成之後,再黏上疏果海桐紅紅黏黏的種子之後,就成了一隻生動的蚱蜢。
疏果海桐種子
桃李梅櫻綻放讓冬天增添了些許色彩,盛開的櫻花吸引了各種鳥類來覓食,冠羽畫眉輕盈的在枝頭跳躍。雖然此時少了春夏豐厚的果實,但紅橘黃白的花卉依然把梅峰妝點的繽紛。
走進梅峰自然的森林裡,腳邊的枯木有各種真菌在上面生長,道路兩旁的各種幼苗,讓森林底層充滿了綠意。
[環境教育-農業體驗]
在農地上,從一片青綠中挑出雜草鏟除,留下菠菜幼苗繼續生長。如何拿捏使用工具的力道和方向,成為除草效果的關鍵。
在苗圃裡,把幼苗分散到每一個穴盤當中,需要專注的心和細膩的雙手。
[手作步道]
你是否曾想過,腳底下所踩的步道,是如何做成的?你是否思考過,如果要做一條步道,要怎麼做?
在一片森林之中,闢出一條步道,在高低落差較大的地方,施做了階梯。將想要做的階梯範圍挖深,填入碎石與泥土,用工具夯實,再覆上落葉,就完成了一條渾然天成的自然步道。
[星空] 冬天的山上,晴朗的天氣讓滿天的星辰毫無保留的散布著。
上大學以前,我總是喜歡一個人跑來跑去,但是,漸漸發現並理解到,一群人一起出遊,不僅過程更加精采充滿樂趣,結束之後能夠和每個人一起分享
回味整個過程,比起一個人獨自享受這個過程,更加的有意義。
這次來到梅峰,隨著不斷成長的食量,內心的成長也不停歇,從反思學期中的課業、社團和人際關係當中得到很多。有些事絕對不會是理所當然,從走
在腳下的步道,到桌上的飯菜都是。步道從參與者一寸一寸的手作中誕生,看似平常的每一處,也許都隱藏著許多故事;蔬菜從育苗到端上桌,經過了
無數人的雙手耕耘,才能順利成長!!!
最喜歡在做步道的休息時間中,躺在邊坡上,望著遠方的晴朗天空,享受著陽光,一邊討論還有哪些好課值得去修,或者在連續鋸斷好幾段大腿般粗的
木頭之後,坐在地面上一邊聽著山谷裡的鳥鳴一邊喘息。作完步道之後,頂著寒風在黑夜裡行走著,關掉手電筒看著路旁的螢火蟲到處飛舞,像是在滿
天星斗之間飛舞的星星。
山上的生活,比平地的生活少了物質上的滿足,卻多了一份精神上的充實,和更多人與人的之間的互動,也許這就是山居生活一直充滿魅力的地方吧!!
【春陽梅峰農場實習心得 2013.1.12~1.18】中文系學生 劉子維
2013年1月11日,剛結束折磨人的期末考週,還來不及補眠,就又要準備收拾行李前往山地農場實習。我瞪著衣櫃,不知道到底該帶多少禦寒衣物才夠,想到山上的個位數、甚至零下的低溫,心裡不禁嘀咕:「當初為什麼要選這門在冬天上山做步道、體驗高冷地園藝的課阿?好怕在山上凍死喔……」七天後,我依依不捨的看著梅峰農場消失在視線中,心裡滿是難忘的回憶,深深慶幸自己沒有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
實習的第一天,在台北的冬雨中拉開序幕,同學們自四面八方集合,在大雨中狼狽的登上遊覽車。隨著遊覽車漸漸遠離台北,天空也逐漸放晴。到了春陽分場,迎接我們的是燦爛的陽光和提早報到的櫻花、梅花,心情頓時開朗雀躍了起來!
七天的實習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們難忘不已,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山林中動手做步道!
在台大的行前課程中,徐銘謙老師就有來講解過關於步道的一些知識,並且分享他做步道的心得,但一直要到自己在梅峰農場親身體驗過製作步道的過程,才能夠更理解老師所要傳遞給我們的知識與觀念。
從小到大,我在爬山時,都會想:「這些階梯、步道,是誰做的呢?」當我們走在前人已經開闢好的山徑上,很難想像原本雜草叢生、無路可走的原始模樣。直到做步道時,我才知道國文課本〈台灣通史序〉課文裡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怎麼一回事。
鋪步道的第一天,是一個下午,我們雀躍的穿上連身工作服,走了好一段路,直到車子無法再進入的森林小徑前,再將工具從車上搬下,扛著鋤頭、鏟子、鶴嘴鋤……等工具進入森林中,老師帶我們走到步道施作的地點,只見濃蔭蔽天,吹來的風飽含森林的氣息。
許多人都是第一次拿這些工具,一開始連如何施力都不太會。我和學弟都是第一次拿鋸子砍樹,我本來還懷疑這樣一把長如手臂、寬度比手掌還短的薄薄一把刀,怎麼能把直徑約15公分的樹砍倒?但事實證明我實在太小看鋸子了!我和學弟兩人輪流鋸樹,鋸得木屑紛飛,老師教我們要觀察樹的長勢,從樹的重心的位置下手,鋸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再換另一邊,避免鋸子被樹幹往下壓的重力夾住。鋸不到多久,樹就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響,搖搖欲墜,在樹發出聲響倒下的一瞬間,我心裡很震撼,想著:「我竟然砍倒了一棵樹!」這是我在上山實習前,完全沒有想過會發生的事!
樹被砍倒之後,成為木階梯。當然階梯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完成的,還要先經過整地,清除雜草與石塊,將地面鋪成能自然排水的坡度,再放上木階梯,還得用木樁固定,再用石頭砌出邊坡。這是一連串需要體力勞動,也需要腦力思考的過程,老師不會一味的下指令,而是會引導我們思考:「這裡該怎麼做,才符合自然運行的規律?步道該如何讓用路人走得舒服,且對現地造成的干擾越少?」我們從下午一直努力工作到太陽下山,森林越來越冷,挖土的手因為寒冷而變得僵硬,好不容易做完今天的一小部分時,幾乎已經看不清楚我們的成品了。雖然很累,但每一組都收穫滿滿,工具一直被「借」走的A組恨恨的說,因為他們沒有工具,只能以石擊石,簡直是原始人!鋪步道初體驗,對大家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經驗,不論是砍樹、做導流木、鋪石階、碎石,大家都從零到有了。
鋪步道第二天,也是實習中最紮實的部分──一整天都要在山中鋪步道。我們走了好長一段路,才來到一處狹長的山中小徑,這裡不像昨天一樣深不見日,相反的,是一處向陽的山徑。我們一樣分成三組,像生產線般的在長長的山徑上工作著,親自接觸到這塊土地,才知道,原來泥土下不只是泥土!還有盤根錯節的藤蔓與層出不窮的大小石頭,泥土越挖越深,顏色也越來越深。
在吳老師的指導之下用沉重的鐵鎚釘木樁,一不小心就會敲歪了。
終於到了午餐時間,大家吃完就累癱了
下午繼續和大石頭搏鬥
披荊斬棘,去尋找適合作木樁的樹枝
一直做到晚上六點,森林裡已經是漆黑一片。
我們這組在最後半個小時,瘋狂趕工做了快十階的木階梯,年紀是我們三倍的吳老師毫不嫌累,親自帶著我們做到最後一刻,張祖亮老師也展現出他驚人的碎石功力。看著老師們親自動手做步道,連我們年輕人都覺得累了,老師們卻還是在不停的勞動著,心裡覺得很感動,更覺得很佩服。老師們對步道的熱忱、對台灣山林的熱愛,透過身體力行,深深的烙印在我們心中。
晚上徐銘謙老師又為我們上了一堂步道課,在有了實際經驗後,大家更能體會出老師想傳達的意義:步道不只是讓人行走的道路,而是要藉著步道,讓人們走向自然,進而喜歡上大自然,願意去愛護、疼惜自然環境。所以在做步道時,除了要開路之外,還要考慮到如何讓步道和原本的環境共存,盡量減少對原始環境的干擾,因此我們做步道的材料都是取自於自然,不是像一般政府發包的工程那樣,從外面運來一批批的水泥、磚石,阻礙土地自然的呼吸,造成日後更嚴重的逕流破壞與土壤流失。一條好的步道,要讓行人走得舒服自然,也要讓大自然能更盡量保有她原本的樣貌。這是我在步道課程中,學到的寶貴的一課。
這次的上山實習,讓我有機會見識到台大山地農場之美,也是真的非常的冷,冷到零下,冷到早上地上的草葉都結霜,冷到回到平地之後覺得很熱。在山上的這幾天像夢一樣,暫時忘記各自留在城市的煩惱,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真心的認識一群可愛的朋友們。
大家一起在草地上疊羅漢
一起頂著寒風看滿天星星,用手機的光畫出軌跡
一起當工人
一起在2013年初,留下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此篇文章照片由高冷地園藝實習學生段文琦小姐、陳其鴻先生、劉子維小姐、高冷地實習助教、教研組研究助理趙俐雅小姐、解說員李圓恩小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