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公告
臺大山地實驗農場主題活動,現正熱映中! 歡迎電洽049-280-2499、3891或至官網參閱相關訊息:http://mf.ntu.edu.tw/

20191017 蘭科 二裂唇莪白蘭(曾祥霖) (2) - 複製.JPG

二裂唇莪白蘭(Oberonia caulescens)花期快結束了,現在只剩一些花苞尚未綻放。

20191017 蘭科 台灣松蘭(曾祥霖) (3) - 複製.JPG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大家對於常在公園或步道旁可見的非洲鳳仙花並不陌生,

不少人有將花瓣搗碎在指甲上染色的童年回憶,暱稱「指甲花」;

 棣慕華鳳仙花果莢爆開  

文章標籤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

秋高氣爽的十月到來,

開始能感受到早晚越發明顯的涼意呢。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913 蘭科 二裂唇莪白蘭(曾祥霖) (1)

二裂唇莪白蘭(Oberonia caulescens)盛開了,微黃的花朵雖然細小,但成串在陽光下綻放格外引人注目。

20190913 蘭科 綠花寶石蘭(曾祥霖) (2)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豆科是植物界裡的一個龐大家族,為目前已知植物中僅次於蘭科及菊科的第三大科,最顯著的特徵是會結豆莢。人類利用豆類的歷史已有數千年,許多豆類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如生活中最常食用的大豆(黃豆),大約7000~9000年前,中國黃河中游和淮河流域居民已開始利用野生大豆,經過人為馴化及加工利用方式的發展,到了漢代之後,大豆從單純的糧食供應,朝向多元化使用(豆芽、豆鼓、醬、醋、豆腐、豆油等)。

圖片1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下雨的關係,去梅峰的路上十分不順暢,走走停停的路程讓人非常不舒服,但是當車子轉過一段崎嶇山路後,映入眼簾的是隱身在濃密樹林中的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

海拔兩千一百公尺的高山上,寒氣逼人,冷風緊貼著皮膚,陰雨綿綿的天氣裡,霧氣環繞在山間,濃密白霧讓看出去的事物都蒙上了一層神秘白紗,雨叮叮咚咚地敲在屋頂上,彷彿彈鋼琴一樣,一下子把黃昏敲成了晚上。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秋日  

初秋的腳步近了,

吹起的風也帶著些微涼意。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9227-tile

▲色彩繽紛的洋蘭不論在蘭展或花市都十分引人注目。左:東亞蘭(又稱虎頭蘭,屬於大花蕙蘭類)、右:燈籠型石斛

    今年春季電子報蘭訊(20191月)就曾介紹蘭花市場依其觀賞特性與來源分為國蘭、洋蘭與野生蘭三大類。其中「洋蘭」是以觀花為主的類群,較廣為人知的成員包含嘉德麗亞蘭、蕾麗亞蘭、萬代蘭、蝴蝶蘭、拖鞋蘭、東亞蘭(大花蕙蘭類)及石斛蘭等。雖然洋蘭來自外國,但部分種類在臺灣野外也有她們的家族成員分布,如喜普鞋蘭屬、石斛屬、蝴蝶蘭屬等。這些原生蘭也多開著艷麗的花朵而廣受賞蘭界的喜愛,有些種類還被人馴化栽培與研究。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推廣環境教育並向下扎根,本場以南投縣仁愛鄉國小學童為主要對象,每年辦理到校服務,活動期間為5-6月,今年以「你野是菜」為主題,引領學童認識與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野菜,並透過體驗活動,期望能引發學習興趣與思考能力,進而關注周遭環境變化。

以故事做為課程開頭,透過布農族二葉松與蘭嶼達悟族傳說,了解早期人們生活皆仰賴著自然環境,因此對萬物抱持敬畏,更使我們思考如何和環境相處與生活。

<二葉松傳說>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當遊客聽到解說員介紹臺灣粗榧時,往往第一個反應是:「什麼?粗肥?」初聞陌生的名字難怪有此諧音聯想。如果 繼續聽下去,就會知道:「……種子成熟需兩年時間,發芽 率低、生長速度又慢,再加上跟紅豆杉長得很像,常被誤認 遭砍伐,以至於野外族群數量稀少,屬於珍貴稀有植物。」 原來,臺灣粗榧還有這麼一段坎坷的身世,長得像誰不是它 的錯,錯的是別人對它的誤解。

臺灣粗榧學名Cephalotaxus wilsoniana Hayta,英文名Taiwania plumtew,為粗榧(三尖杉)科粗榧(三尖杉)屬的裸子植物,也是從白堊紀晚期存留至今的古老孓遺植物。 1900年被日人鳥居龍藏於玉山發現、1914年由日籍植物學者早田文藏Hayata命名發表,種小名為紀念英國植物學家Wilson對臺灣植物的貢獻,而以之為名,故又稱威氏粗榧。另一名稱臺灣三尖杉,三尖的意思是每個枝條最前端的新芽三枚並立,這也是臺灣粗榧的重要特徵之一。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