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大家對於常在公園或步道旁可見的非洲鳳仙花並不陌生,
不少人有將花瓣搗碎在指甲上染色的童年回憶,暱稱「指甲花」;
甚至利用其成熟果莢「一觸即發」的特性(藉觸發彈射種子)
來與玩伴惡作劇,
因此又稱「急性子」或英文名「tougch me not」,
而鳳仙花的屬名「Impatiens」,拉丁文就是「急性」之意。
在臺灣本土也有原生且特有的鳳仙花,
分別是紫花鳳仙花、黃花鳳仙花以及棣慕華鳳仙花三種。
初見其囊袋狀的花朵,
會訝異竟和非洲鳳仙平展的花瓣如此差異,
但如果觀察它們花朵後方,
同樣有著為了吸引授粉昆蟲而演化出長長的「花距」來儲蜜,
便不難推斷彼此的親緣關係!
棣慕華鳳仙花最大的特色就是其花距不彎曲,
可與另外兩種鳳仙花區分。
紫花鳳仙花,花型較大,有彎曲的花距,可與棣慕華鳳仙花區別。
同屬珍稀植物的黃花鳳仙花,有別於另外兩種鳳仙花的鮮黃色。
棣慕華鳳仙花的花型較小,花多朵排成總狀花序,
最大特色是花距不彎曲。
棣慕華鳳仙花是1973年臺大植物系黃增泉教授
在觀霧大鹿林道樂山支線發現,
為了紀念對臺灣植物分類極有貢獻的棣慕華(Devol.C.E.)教授,
便以之為名。
早年只有觀霧一帶才有棣慕華鳳仙花的蹤跡,
屬於侷限分布的珍貴稀有植物,
後來研究人員嘗試在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撒播種子,
生長適應狀況良好,
現已自成一片,
每年的七、八月是盛花期,
可以在場內尋找他的身影!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