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孿斑黛眼蝶IMG_5827

生態資源豐富的臺大山地實驗農場,其中更擁有各式多樣的蝴蝶資源。我們將在這裡為各位呈現6至8月梅峰蝶況,與您共享翩翩蝶舞,也歡迎您親自前來與蝶相伴。

 

6/21 圓翅鉤粉蝶(紅點粉蝶) 溫帶花卉區附近

圓翅鉤粉蝶1

圓翅鉤粉蝶

張永仁在《蝴蝶100》一書中形容牠「一旦夾緊翅膀停棲在植物枝叢間,就像身披隱身衣般,轉瞬間消失了蹤影,趨前細看,任誰都不得不承認:箇中巧妙雖有不同,但牠喬裝成樹葉的本領,還真不輸端紅蝶呢!」仔細觀察,牠翅膀腹面擬態成樹葉狀,連葉脈紋路都栩栩如生,翅膀中間的褐色斑點就像小蟲咬過的痕跡。雄蝶背面是鮮豔的濃黃色,雌蝶外觀是較雄蝶樸素的米黃色,近似種為台灣鉤粉蝶(小紅點粉蝶),本種後翅外緣輪廓呈圓弧狀,台灣鉤粉蝶則呈鋸齒狀。好訪花。

食草:琉球鼠李、桶鉤藤

 

7/1 東方喙蝶(長鬚蝶)

東方喙蝶

這隻蝶長得讓人有“長鼻子”的錯覺,其實是下唇鬚特別長,突出呈喙狀的關係。 一年至少有三世代,成蝶飛行活潑敏捷,會吸食腐果、糞便及汗液,亦會訪花。幼蟲有遇擾垂絲懸落之習性,冬季以成蟲狀態休眠過冬。目前數量尚多,昔日在台灣北部頗為少見,近年卻經常出現,原因不明。(我在北橫等蝶時也見過牠)

食草:石朴、朴樹、沙楠子樹

 

7/4 豆波灰蝶(波紋小灰蝶) 溫帶花卉區

豆波灰蝶

豆波灰蝶屬全世界只有一個種,卻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最無地理變異的蝴蝶之一,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一年多世代。牠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豆類作物之害蟲,且遷徙能力甚強,豆類農作物及園藝植物的人為運送也可能助長其分布擴大。飛行活潑快速,成蝶好訪花,後翅腹面的白色帶紋即足以與台灣地區其他的小灰蝶區分,無相似種。

食草:大葛藤、山葛、曲毛豇豆、老荊藤、波葉山螞蝗、肥豬豆、扁豆、濱刀豆

 

7/16 嫵琉灰蝶(達邦琉璃小灰蝶)

嫵琉灰蝶IMG_5796

嫵琉灰蝶Udara、琉灰蝶Celastrina、靛色琉灰蝶Acytolepsis、白紋琉灰蝶Celatoxia等屬的小灰蝶,一般翅膀腹面偏白,背面展開則閃動藍光,這類小型蝴蝶常被稱為「琉璃小灰蝶類」,由於屬的特徵多在交尾器及幼蟲型態上,成蝶外觀難作區別,所以辨認時要注意翅膀腹面黑色斑紋的排列。與本種最相似的蝴蝶為“細邊琉灰蝶”(埔里琉璃小灰蝶)。

食草:青剛櫟、狹葉櫟、長尾栲

 

7/16 孿斑黛眼蝶(阿里山褐蔭蝶) 辦公室前

孿斑黛眼蝶IMG_5827

這是數量稀少且在台灣無類似種的蝶,主要分布於中海拔地區,所以阿雄看見牠時非常興奮高興。腹面翅膀有一道紅褐色的帶紋環繞著眼紋暈開,好像咖啡在杯子裏旋轉的樣子。雌蝶產卵時將卵粒沿寄主植物葉背中肋排成一列產下,幼蟲有群聚性。

食草:玉山箭竹、芒

 

7/29 窄帶翠蛺蝶(西藏綠蛺蝶) 蘇老板空地阿里山榆樹上。

IMG_6630窄帶翠蛺蝶

特有亞種,少見,以前長期被視為西藏綠蛺蝶之台灣亞種,但小岩屋(1996)指出兩者雄蝶交尾器結構迥異,因此更正學名,模式標本採自台灣。這是一年只有一世代的蝶種,成蝶飛翔時雄壯優雅,喜歡在闊葉林中活動,水蜜桃成熟時也有機會在桃花廊遇見牠吸食腐果汁液。後翅中央白色帶紋與“台灣翠蛺蝶”(台灣綠蛺蝶)相比較為直且窄。幼蟲長得像孔雀羽毛般華麗,讓人每每好奇牠究竟如何蛻皮。

食草:赤皮、狹葉櫟、大葉石櫟

 

8/8 白雅波灰蝶(小白波紋小灰蝶) 苔蘚室後方苗圃

IMG_7327白雅波灰蝶

IMG_7333白雅波灰蝶  

一翻書查這隻蝶的背景資料,就感到如墜霧間地迷茫,書裡寫牠在台灣地區分布於低海拔地區以及離島蘭嶼,台灣以外分布涵蓋東洋區及澳洲區許多地區,喜歡常綠闊葉林及海岸林,然而牠竟然出現在海拔2100公尺的梅峰,阿雄則回答說“這很難說,因為牠有翅膀啊!”真有趣,因為有翅膀而能來到不可思議之境,人也是這樣的吧!為之鼓掌。

食草:曲毛豇豆、長葉豇豆

 

8/9 大紅蛺蝶(紅蛺蝶) 教展旁醉魚木花上。

IMG_7468大紅蛺蝶

與蔭蝶們喜歡出現的環境相較之下,大紅蛺蝶是明亮溫暖的蝴蝶,喜歡出現在光線充沛明朗的場所訪花,幼蟲有綴葉造巢習性,食草清單中也包含咬人貓,所以下回注意看看咬人貓葉子上是否有蟲痕,它告訴我們︰大自然中再厲害的角色,也有天敵一物剋一物來維持數量平衡喔!

食草:青苧麻、苧麻、蕁麻、咬人貓

 

8/9 大幽眼蝶(白尾黑蔭蝶) 辦公室轉角闊葉五木區、餐廳

IMG_7536大幽眼蝶

IMG_7526大幽眼蝶  

一般數量不多,但在梅峰頗為常見,翅膀豎起時腹面紋路樸素,並不顯眼,但一攤開翅膀,下翅尾端呈白霧狀,立刻說明了牠的名字,在台灣沒有其他長得像牠的了。

食草:玉山箭竹、高山芒

 

8/22 深山黛眼蝶(深山白條蔭蝶) 蘭蕨園外

深山黛眼蝶

深山黛眼蝶 (1)  

在梅峰不時可見牠的蹤影,成蝶喜歡在森林林緣、竹林活動,翅膀腹面有紅褐色閃電狀線條,雌蝶上翅有白色帶狀斜紋,在梅峰可與“玉帶黛眼蝶”(白條黑蔭蝶)及“台灣黛眼蝶”(大白條黑蔭蝶)一起比較、辨認。

食草:玉山箭竹

 

8/26 小紅蛺蝶(姬紅蛺蝶) 教育展示中心前

小紅蛺蝶

小紅蛺蝶 (1)  

和“大紅蛺蝶”(紅蛺蝶)長相及個性相似,都喜歡光線明亮的地方,大紅蛺蝶體型較大,下翅背面呈大塊均勻的褐色,小紅蛺蝶的下翅則散生黑色與褐色斑紋,兩種幼蟲都會製作葉苞來躲藏棲身,但小紅蛺蝶幼蟲食草種類較多(在國外記錄多達20科以上),例如以艾草及鼠麴草為食時,由於這兩種植物的葉片狹長細小,幼蟲無法只靠單片葉子來作葉苞,因此會將數片葉子用吐絲連結的方式黏在一起,同樣做出一個中空的葉苞。小紅蛺蝶長距離遷徙能力極強,在國外常有發生大規模遷飛的例子,在台灣則多見於秋冬季,顯示本種可能在島內依季節做垂直遷徙。

食草:白花小薊、艾、苧麻、華錦葵、鼠麴草、輪葉蜀葵

 

8/27 白斑蔭眼蝶(白色黃斑蔭蝶) 紅房子

IMG_8275

牠是蔭蝶中顏色較鮮明的一種,尤其後翅背面有鮮明的黃白斑,容易辨認。學名Neope armandii lacticolora(Fruhstorfer)中的圓括弧內是命名者的名字,德國人漢斯‧弗拉斯多福(Hans Fruhstorfer, 1866-1922)在1910年代發表了不少有關台灣蝶類的報告,以幾十種蝴蝶學名的命名者出現在台灣蝴蝶名錄上,台灣的黛眼蝶屬蝴蝶幾乎都是他命名的。雖然他未能到過台灣,但曾在東洋各地旅遊,並擁有大量的蝶類標本,在亞洲蝴蝶的研究上他的貢獻有目共睹。Fruhstorfer是未受過正式昆蟲學教育的業餘人士,小學畢業後當裁縫師的徒弟,喜歡旅行,也很有語文天份,後來利用學習裁縫期間的儲蓄赴南美進行大規模採集,他在亞馬遜河上游地區採集多種昆蟲,之後轉移到馬來半島,至少在爪哇居留三年,期間到過印尼的蘇拉維西、峇里島、龍目島等島嶼採集,1897年還到過北美,此後經過日本到華北,再南下,經越南、泰國,再溯沿湄公河等地,在十九世紀交通不便的情形下,是非常大規模的旅行,此後,由於健康開始走下坡,他便遷居到瑞士的日內瓦著手整理旅行中蒐集的標本,也購買不少東亞各地的蝶類標本,包括台灣產的,其中以紹德(H. Sauter)的採集品最多(這位紹德先生身兼採集人與標本商,梭德式赤蛙即用了他的名字)。Fruhstorfer的研究重點是利用他所蒐集的大量標本,詳細查對比較其地域性、季節性的變異,進而解明蝶種之間的關係,在此研究過程中他所命名的蝴蝶之新型(new form)高達5000種之多,留在他身邊的標本數量也多達十餘萬,可與英國財閥的蝶類收藏品相媲美,以編輯、出版《世界大型鱗翅目》知名的塞茲提到Fruhstorfer時,給予以下的評語:「Fruhstorfer具有非凡的能力與天份,以及勤勞不倦的精神,是位罕見可敬的鱗翅目專家」。

食草:玉山箭竹、芒

 

8/27 斷線環蛺蝶(泰雅三線蝶) 展售部旁水麻上

IMG_8300

IMG_8301  

三線蝶類就是常常讓我們臉上呈三條線的蝴蝶(誤~),由於種類繁多且斑紋相似,遂成為台灣蝶類最難鑑定的類群之一。環蛺蝶屬成員花紋與一部份帶蛺蝶、現蛺蝶種類相似,不過環蛺蝶屬翅形較狹長,因此翅膀張開翅形有矩形的感覺。本種與其他相似者比起來,中間的白帶較寬,且明顯往內緣方向漸漸變細。當看蝴蝶看到臉上出現三條線時,就放寬心隨著蝴蝶飛行到明亮舒暢的地方就好了喔!

食草:大葉溲疏、台灣懸鉤子、石朴、阿里山清風藤、阿里山榆、高梁泡、糙葉樹、櫸、桶鉤藤、水麻

 

照片攝影者:阿雄

文字亂寫者:俐璇

 

參考資料

蝴蝶100 張永仁

台灣蝴蝶圖鑑 徐堉峰

台灣昆蟲學史話 朱耀沂

台灣疑難種蝴蝶辨識手冊 黃行七、呂晟智、徐堉峰

 

【9月多肉植物室花況】

 

隨著時序進入秋季,多肉室的蘿藦科也感應到溫度變化而開花嚕!最近若進入多肉植物室可以注意蘿藦科奇特的花型和味道!

 

 

 

1.虎頭蘿藦Tavaresia angolensis:原產南非,花漏斗型有點像麗鍾角(鍾馗閣)的花,但莖上無刺,肉棘末端有小小的三叉。

 

虎頭蘿藦R0016130   

 

2.點美閣Huernia hystrix:原產南非,花瓣上佈滿肉棘。
點美閣R0016124點美閣R0016128   
 
3.小犀角Stapelia unicornis:原產南非,花比大花犀角小一些,有臭味。
小花犀角R0016134   
犀角的花擬態動物屍體,所以花瓣有毛(模仿動物毛皮)、橫向條紋(模仿動物肌理),靠近花心顏色較深(模仿傷口壞疽),並有腐肉臭味,吸引蒼蠅前來以達授粉目的。

 

蘿藦的花構造很複雜,眼睛看到的五邊形花瓣為花冠,中心突起的是副花冠。雄蕊和雌蕊合生成為「合蕊冠」藏在裡面,花粉集合成為花粉塊,其構造特殊使昆蟲授粉時腳會勾起來帶到下一朵花,不過不在花的正中間授粉,而從旁門左道的縫隙中將花粉塊插入,奇特的授粉方式讓蘿藦科和其他的植物很不一樣。
 
也歡迎您參加9月份的森林GOGO多肉植物組合盆栽行程http://mf.ntu.edu.tw/meifeng/packages1.php?id=3並敬請期待十月份的園藝抒壓體驗課程─與植物作朋友http://mf.ntu.edu.tw/images/news/13797441241.pdf
 
 
※此篇文章圖文由教研組陳俐璇小姐、林信雄先生、呂郁葶小姐提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6至8月梅峰蝶況
    全站熱搜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