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梅峰最多的蛙類之一,名喚「莫氏樹蛙」,也有人稱「雨怪」。在冬天的盡頭,梅峰的黑水塘就傳出了牠們震天嘎響的大合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感覺像台語「冷~冷冷冷」的發音),也有人形容像是“火雞的叫聲”低沉而宏亮,可惜我沒聽過火雞叫,無從想像。到了春暖花開的三月底四月初,梅峰園區內每個早期灌溉用的圓形水泥儲水槽的水管裡就有許許多多的莫氏樹蛙現蹤了。



牠全身是墨綠色的,也會隨著環境或深或淺的改變著,體側及四肢內側有黑斑,眼睛虹膜為橘紅色,四肢趾端有吸盤。後大腿則套上了紅色的「絲襪」,上頭也墬上了一些黑色的斑點。可能的解釋是,當有天敵例如鳥類要吃牠時,牠就會亮出紅色的後大腿。這時鳥兒會納悶一下:「ㄟ,我剛剛看不是整身都是綠色的嗎?怎麼忽然會出現紅色?『紅色』代表危險,我還是小心一點好了。」這時莫氏樹蛙就可以趁機發揮牠們蛙族彈跳的功力──「一次青蛙跳的距離可達體長的三十倍」,「相當於一個小孩跳過一個操場的距離。」“跳”之大吉了。

不同種的青蛙間是不能交談的。雄蛙一生中最重大的節目,就是「唱情歌」,一聲接一聲,一喚又一喚:「我愛你,我愛你,我愛死你了。」而遠處的母蛙,「聽」中意了便會循聲找來。印象最深的就是青蛙公主楊懿如老師,在來梅峰演講蛙類的過程中提到:「年輕的雄蛙,叫聲比較高亢;年老的雄蛙叫聲比較低沉,猜猜看,母蛙會挑老的還是年輕的?」──你猜對了嗎?青蛙的價值觀和思考模式和人可不一樣。牠不時興選「幼齒的」,反而會選擇老的。



Why?因為老的雄蛙,能活到這把歲數,表示牠身體還不錯,躲避敵害的經驗也多,生活歷練較豐富,連帶的基因應該不錯。所以雌蛙會較衷意“老”青蛙哦!

選好了對象,找到了彼此後,就要進行這一生的最重大使命──繁衍生息。大部分樹蛙繁殖的場所屬於“陸地型”及“樹棲型”,莫氏樹蛙主要在地面鳴叫及產卵。皆採「體外授精」的青蛙們擁有各種不同的產卵型態,莫氏樹蛙的卵則屬於「卵泡(泡沫卵塊)型」。「卵塊的產生過程如同我們將沙拉油、蛋白混合空氣打成沙拉醬,母蛙的後腳是主要的攪拌器,原料則是來自牠們的分泌物,主要的成分是『多醣類』,是螞蟻愛吃的食物之一。



泡沫卵塊外層和空氣接觸後會形成稍微堅硬的薄殼狀,可防止水分散失。泡沫卵塊裡面則保持濕潤,提供卵粒及胚胎一個安全的發育環境。待胚胎發育成小蝌蚪,小蝌蚪分泌“酵素”將周圍的泡沫溶化,但外層的薄殼還在,因此卵塊將成為蝌蚪暫時生活的小水池。等到大雨來臨,將泡沫卵塊的外層溶化,小蝌蚪就可以順著水流到達池塘等地。因為卵泡形式而躲避了天敵,並提高了存活率,因此這類青蛙產的卵粒較少,約“200~400”多顆,採取的是“以質取勝”的策略。」



莫氏樹蛙也是我們在解說過程中重要的解說體材。我們常常會“請”牠們“暫時”離開一下水管,讓學員試著摸摸牠,拍拍照。當然這也是一種干擾。有一天當我經過我們解說時一向會經過,也總是有莫氏樹蛙窩在水管裡的那個水槽時,發覺牠們很明顯的縮了一下,是害怕又被抓起擺弄吧。於是那回我請學員們只要用眼睛看就好了,那是一種歉然,希望牠們能諒解我們不時的邀請。



牠的適應力極強,除了北部大屯山系外,幾乎全省低中高海拔山區(2500M以下)都可發現其蹤影,是台灣綠色樹蛙分布最廣的一種,也是台灣特有種。這真的是一種很可愛的青蛙,我想你們也會很喜歡牠。



參考資料:
《台灣三十一種蛙類圖鑑》 作者:陳王時 北市野鳥協會出版
〈一隻青蛙一張嘴─談台灣蛙類生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楊懿如副教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莫氏樹蛙 梅峰
    全站熱搜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