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對話中,有的人總是善於使用深埋許多古老智慧的台灣諺語,藉以形容並探進許多事物的真意,往往令人有著深刻及新鮮的領會。而在這些台灣諺語裡頭,也使用上了許多自然裡的生物作為形容或借喻,更讓人有親切親近之感。就讓我們透過這些台灣諺語,來認識諺語裡的生物,並感受諺語裡頭所承載的古人智慧結晶吧!或許下次當你遇見諺語裡所描述的情況時,也可以將諺語分享給周遭的朋友,以增加對話的豐富性以及生活的樂趣哦!
【黃蓮雖苦能治病,芒花雖白難紡紗】
意義:黃蓮雖然很苦,但可以用來治病;菅芒花雖然看起來很潔白,卻無法用來紡紗。意指「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之意。
我們一般中藥裡頭的黃連,為若干種毛茛科黃連屬的植物根莖,多為進口,台灣並無生長。而在台灣,毛茛科黃連屬的植物,只有五葉黃連這種原生種多年生草本,其又名「台灣黃連」或「掌葉黃連」,為中藥裡頭黃連的近親。「黃連」之名的由來,是指「黃連」的根像串珠相連而色黃,故稱「黃連」,但這與五葉黃連具粗短黃色地下莖的根部特徵並不相同;芒花在台灣種類頗多,主要品種為禾本科中的五節芒、濱芒、台灣芒以及白背芒等,一般人不容易進行植物分類,均將長相類似,看起來黃白的各種芒花視為一種。這句諺語用黃連來說明黃連很苦,但有治病的功效;芒花雖然看起來很潔白,不過卻不像棉花可以拿來紡紗,藉以引申出「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之意。
圖說:清晨的芒花果實,被晨光籠罩,顯得高貴不已。(攝於埔里桃米蘿蔔坑)
【出門帶三隻獅】
意義:出門在外,應該放鬆心情,不要一直嫌東嫌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獅子在「具有神力的靈獸」之角色上,有著一席之地,經常成為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例如「石獅子」。其扮演的角色有兩大功能,一為借重其威猛及身兼護法的神通以驅邪鎮魔;二為「納喜迎福」,有所謂祥獸獻瑞的說法。不過在中國本土,卻沒有獅子這種生物,可能是從國外傳進中國文化裡,並被發揚光大。台灣也沒有原生屬於大型貓科動物豹屬的獅子,只有已然滅絕的雲豹、以及仍現存但生存狀態岌岌可危的石虎也是同屬貓科的動物!而讓現代許多人甘為貓奴的貓咪,則是屬於小型的貓科動物,這類的生物帶著神秘、自信,而獅子則更顯威猛,因此這句諺語,借用有著威猛形象的獅子來形容人出門在外,遇事動輒得咎的狀態,反而影響了出門放鬆愜意的好心情。
圖說:金門最大的風獅爺,也是屬於石獅子的一種。(攝於金門)
【圓仔花毋知醜,大紅花醜毋知】
意義:此句諺語是諷刺自以為是,不自量力的人。
圓仔花,國語的別名叫做「千日紅」。大紅花則指稱鄉野間常見的「朱槿」。這兩種植物,許是太常見,而被引申來形容自以為是,不知量力的人。不過對植物本身來說,卻是很委屈及無辜的。千日紅,因為其花朵顏色大多為紫紅色,而花朵造型形似湯圓,而又被稱為圓仔花。「圓」及「紅」都帶有喜慶、吉祥的意思,在生活中其實也經常被應用及觀賞。而懂得欣賞這兩種所謂平凡常見植物其美麗及含蓄一面的人兒,應當就不會介意其在台灣諺語中被引申的負面意思,這也提醒我們,有時他人的批評或是根深蒂固的偏見,並不需要深以為意,只要謙虛的聆聽,適度地反省,過度的自我控訴則是不必要的,畢竟我們無法成為被所有人喜歡的人,倒不如就認真無愧的做自己吧!
圖說:
千日紅常見紫紅色的品種,不過也有白色的花色哦!(攝於埔里魚池)
大紅花意指朱槿,花開時常見純粹而喜氣洋洋的妍色。(攝於花蓮東華大學)
【猴咬猴,咬甲血水流流流】
意義:情敵和情敵互相攻擊,兩敗俱傷。
和人類同屬於靈長目的猴子,受到人類許多的喜愛與關注。尤其是古代經典《西遊記》裡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及故事更是深植人心。而和人類有著許多相似之處的猴子,其行為舉止,也被借用到人類的身上,作為比喻或形容。猴子除了會相互理毛外,跟人類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也會爭吵揪打,有時打到興起,甚至會造成嚴重或無以回復的傷害。這句諺語裡,利用猴子來指稱情敵間的吃醋、嫉妒、蠻不講理,以至於互相攻擊,甚而發生肢體衝突,更衍生出流血事件。愛情的世界裡,似乎沒有道理可言。不過若能冷靜下來,試著與自己對話,釐清愛的真諦,就能省去無謂且彼此傷害的景況了。而這需要極佳的自我掌控,及昇華大愛的境界,自是不甚容易的了。
圖說:正在樹幹上眺看風景的兩隻猴子。(攝於中橫)
【一隻嘴親像青足絲】
意義:指一個人說話狠毒,就跟青足絲一樣毒。
分布廣泛的青足絲是常見的蛇類之一,更名列台灣六大毒蛇其中,給人的印象就是「狠角色」,加上其整體呈碧綠青翠顏色的身軀,經常伏身在綠色的竹林或樹枝叢間,盤繞等待,幾近隱身,更是不易察覺其蹤。牠在不小心受到驚擾時,往往會用毒牙將毒液注入驚擾者體內,作為保護自己的方式。屬出血性毒,被咬傷率高但致死率低,若處置得宜,通常並無大礙。但對其恐懼仍令人感到害怕不已,並用來形容那些講話不給他人留餘地,極為傷人者的嘴巴,只能說是真的非常貼切。有人說,就算你說的話是對的,但表達方式錯了,還是錯了。就是在說明說話也會造成許多無謂的傷害,所以時時提醒自己謹言慎行,講話不要像青足絲那樣帶有毒性,的確是須好好依循的古訓哪!
圖說:在森林裡,經常被發現盤繞在枝叢間的青竹絲。(攝於福山植物園)
【貓咬來,鼠咬去;賺會著,食袂著】
意義:貓咬進來的東西,卻又被老鼠咬走了。用來比喻不義之財是留不住的。
咬東西是貓和老鼠帶給人們的普遍印象,只是貓通常喜歡把小老鼠、小鳥或小動物等玩弄一陣後,才咬死,有時也不吃,咬去送給主人,或藏起來,被戲稱為「貓的報恩」;屬於囓齒目,牙齒會不斷生長的老鼠則會啃咬堅硬的種子、木柴、電線、家具等,除了取食外,也藉以磨牙,以避免牙齒刺穿下巴。這句諺語將貓和老鼠對於咬東西的癖好及行為,做了極為生動的形容,再用以衍伸不該是自己所擁有的不義之財,就沒有辦法保留太久。提醒人不要太過貪心,腳踏實地,謹守本分,踏實的生活,才能帶來恆久的安然。簡單的道理,但千古年來,人們似乎仍無法輕易參透,往往費盡心機,想盡辦法要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到頭來卻白忙一場,付出慘痛的代價。果然越簡單,才越困難。
圖說:常見的貓咪,是現代許多人喜愛飼養的寵物之一。(攝於梅峰)
【吃沒三把蕹菜,著想欲上西天】
意義:功夫才學沒多少,就想要有很高的成就。譏人不自量力,而好高騖遠。
蕹菜,即空心菜,是台灣人經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可以種在水裡,以往尤其在菜價大漲的颱風天後,更是常民的重要平價蔬菜來源。大概它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蔬菜,跟鹽、白開水、空氣等一般,雖然人們極度依賴,卻又因為對其存在習以為常而不珍惜,其實仔細咀嚼,空心菜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呢!在這句諺語裡,喻人累積淺薄,好高騖遠,就像才吃了三把空心菜,就做起白日夢來,妄想自己擁有很高的成就。要有扎實的功力,好歹也得吃過上千把的空心菜才算數吧!更遑論有時吃過上千把空心菜,也不一定能累積到需要的經驗和功力。累積需要時間,才得經驗。經驗更需智慧的輔佐,才能發揮力量。這些過程都需要耐心及毅力,只有面對,才能成為他人奪不走的自身實力。
圖說:被種在水裡的空心菜,是一種屬於常民的美味蔬菜。(攝於神農山莊)
【賺錢親像龜爬壁,了錢親像水崩山】
意義:賺錢像烏龜爬牆一樣緩慢不容易,但是虧損起來,就像洪水導致山崩般地快速。
烏龜給人的印象就是動作緩慢,總是慢條斯理的爬行著,不過牠雖然緩慢,卻持續不懈,和其他也許動作很快,卻總是停頓休息的動物相比,卻也是屬於另一種境界的快,有時更是不輸我們印象中動作快的動物,例如龜兔賽跑的故事,就說明了屬於烏龜持之以恆的快。時間其實是擁有魔法的,在一些狀態中我們覺得時間過很慢,一些狀態下覺得過很快,只有面對它,問心無愧地珍惜著每一秒的時間,做著自己認為有意義,對他人有益的事情,才是人生的真諦。而在「金錢」的層面上,也予人有相類於時間的感受,辛苦賺錢像似烏龜爬行般緩慢,但是受物質欲望驅使之下花錢,卻如流水般快速。只有學會分辨需要及想要的差別,不輕易受物質欲望驅使,謹慎理財,才不會陷入這句諺語所形容的無限迴圈裡。
圖說:已有人工繁殖的斑龜是寵物市場裡常見的種類。(攝於台中都會公園)
參考及引用資料:
1.《重溫老祖先的智慧─憲哥講台灣諺語》賴憲政著 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3.《野花圖鑑2 中高海拔篇》張永仁著 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