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6-7月場區內鳳蝶(包含梅峰及春陽)
7/17 臺灣鳳蝶♀ 教展旁的大葉醉魚木( 蜀龍拍攝) 特有種
7/14 臺灣鳳蝶♂ 春陽分場水生植物池射干( 阿雄拍攝) 特有種
7/26 臺灣琉璃翠鳳蝶 春陽分場水生植物區金露花(芳瑜拍攝) 特有種
7/21 臺灣琉璃翠鳳蝶♂ 春陽分場可愛植物區(芳瑜拍攝) 特有種
7/17 白紋鳳蝶♀ 丙棟宿舍前的冇骨消( 阿雄拍攝)
7/17 白紋鳳蝶♀ 丙棟宿舍前的冇骨消( 阿雄拍攝)
7/8 寬帶青鳳蝶 溫帶花木區的大葉醉魚木( 阿雄拍攝)
7/8 寬帶青鳳蝶 溫帶花木區的大葉醉魚木( 阿雄拍攝)
6/2 翠鳳蝶♀♂春陽分場蕨園前(芳瑜拍攝)
7/15 翠鳳蝶幼蟲 菜地丙黃蘗( 阿雄拍攝)
7/11 斑鳳蝶 紅房子旁海洲常山( 俐璇拍攝)
7/11 斑鳳蝶 紅房子旁海洲常山( 俐璇拍攝)
7/14 大鳳蝶♀ 春陽分場可愛植物區旁忍冬(阿雄拍攝)
7/14 大鳳蝶♀ 春陽分場可愛植物區旁忍冬(阿雄拍攝)
7/26 黑鳳蝶♀ 春陽分場可愛植物區(芳瑜拍攝)
7/26 大白紋鳳蝶 春陽分設施內(芳瑜拍攝)
※ 今年夏天不知為何,在梅峰場區內臺灣鳳蝶爆多,通常它海拔分佈較低。
※ 梅峰場區內第一次出現斑鳳蝶,可惜未能親眼目睹。
※ 感謝芳瑜、蜀龍、俐璇提供精彩照片,有圖有真象。
臺灣鳳蝶 Papilio thaiwanus Rothschild 特有種
食草:芸香科的飛龍掌血、柑橘;樟科的樟樹。
在臺灣,有兩種鳳蝶飛起來時,腹面翅基有紅色斑紋,其中一種是下翅狹長、帶著網狀紅紋的臺灣鳳蝶,另一種則是下翅較圓、雌蝶有白色斑紋的大鳳蝶,很容易可以認識牠們。
臺灣鳳蝶模式產地在臺灣,發表年份為1898年,牠是臺灣特有的5種鳳蝶之一,不過我沒有關於牠的發表經過,就簡單描述一下人們開始用學名描述牠時的歷史背景吧:
在日治時代初期,有許多陸續發表多篇臺灣產蝴蝶報告的昆蟲學者例如松村松年、三宅恆方等人,他們有些來臺時間不長或從未來臺,如何能夠進行研究呢?這是因為日本領臺後,為了維持治安及推動日語教育,調派不少警員與教員來臺灣,其中包括一些愛蟲人士,這些人利用公務餘暇採集標本送回日本,提供學者研究之用,可惜這些幕後支持者的生平資料多半不詳。其中,歷史上個人履歷較為詳細的有渡邊龜作(1868-1907)先生,渡邊在1868年10月11日出生在日本靜岡縣富士郡上野村,32歲起擔任新竹廳的警部補(中級警官),35歲升為新竹廳北埔支廳主管,北埔乃成為他主要的採集地,1907年10月15日在「北埔事件」(註)中遇難,得年39歲。
渡邊對於昆蟲的興趣不只於蝶類,也及於通常別人不太注意的小型昆蟲,因此他的採集品數量,遠比一般採集者多。1905年間他巡邏管區內「深堀」(現在地名不詳)時,發現乳藤(Ecdysanthea utilis),他將此事向上級報告,於是總督府派遣植物專家川上瀧彌前往實地勘查。帶路的渡邊在五指山附近名為「深堀」處,採到數隻蝴蝶,由於川上對蝶類也有相當的知識,發現其中一種是極為罕見的蝶種,便將此標本送給當時來臺調查甘蔗害蟲的松村松年,爾後松村即以新種Papilio watanabei (渡邊鳳蝶)之名發表。新種的發表以及學名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事實,帶給渡邊甚大的鼓勵,此後他巡邏管區時必帶捕蟲網並採集看到的昆蟲,也詳閱川上贈送的一些書籍、圖鑑,並自己製作展翅標本,調查所採集到的標本蟲名。當時發表的Papilio watanabei,現在已被Papilio thaiwanus取代,即為臺灣鳳蝶。
學名上有渡邊(Watanabe)之名的臺灣產昆蟲另有渡邊蜩(ㄉㄧㄠ或ㄊㄧㄠˊ)蟬、渡邊黃斑蔭蝶(布氏蔭眼蝶)、渡邊尖翅夜蛾等。此外,如伽厲蟬、雙環鳳蝶等也是松村根據渡邊的採集品以新種發表的臺灣產昆蟲。由此可知,渡邊不僅致力於蝴蝶採集,也勤於其他昆蟲的採集。
註:北埔事件:1907年11月,北埔支廳月眉社人蔡清琳,因長期不滿日人的一些措施,動員北埔一帶(今新竹縣峨眉鄉)的隘勇、腦丁及原住民襲殺當地日人,造成日本官廳人員及居民57人死亡,此武裝抗日勢力最後在日本援軍來到後潰散瓦解。
大鳳蝶 Papilio memnon heronus Fruhstorfer
食草:臺灣香檬、柚樹、柑橘等芸香科植物的葉片。
大鳳蝶目前是數量尚多的常見種蝴蝶,多分布於海拔0-1500公尺的範圍內,偶爾被視為柑橘類作物的害蟲,但為害並不嚴重。雌蝶與雄蝶腹面翅基都有鮮明的紅色斑紋,而且雌、雄蝶具有明顯的外型差異。雄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泛有暗藍灰色條紋金屬光澤,尤其後翅更明顯;雌蝶則有「無尾型」及「有尾型」兩型,「無尾型」後翅無尾突,後翅各翅室大部分呈白色斑,在翅室末端各有一黑斑,「有尾型」的後翅有明顯尾突,後翅白斑雖然較「無尾型」小,但還是有明顯白斑。
大鳳蝶是臺灣特有亞種鳳蝶,近年來偶爾出現在日本南西諸島地區成為偶產蝶(迷蝶),而在臺灣南部則偶爾可以見到與大鳳蝶相似、來自菲律賓的紅斑大鳳蝶。
臺灣琉璃翠鳳蝶(琉璃紋鳳蝶) Papilio hermosanus Rebel
食草:芸香科的飛龍掌血。
臺灣琉璃翠鳳蝶屬於臺灣特有種,分佈海拔為100-1200公尺,一年多世代,冬季以蛹越冬。
她與琉璃翠鳳蝶很相似,差別在於琉璃翠鳳蝶通常體型較大,後翅背面藍綠色亮斑較寬短,斑塊內翅脈不明顯,而臺灣琉璃翠鳳蝶通常體型較小,後翅背面藍綠色亮斑較狹長而成紡錘型,斑塊內翅脈呈明顯的黑褐色。
臺灣琉璃翠鳳蝶因為分布於臺灣桃園、宜蘭以南的中低海拔山區,與琉璃翠鳳蝶(分布南限在新竹、宜蘭一帶,海拔0-300公尺)有地理上的分佈差異,因此常被視為琉璃翠鳳蝶的臺灣中南部亞種,1992年才獨立區分出來。
白紋鳳蝶 Papilio helenus fortunius Fruhstorfer
食草:賊仔樹、飛龍掌血等芸香科植物的葉片。
白紋鳳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20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冬季通常以蛹越冬,數量一般不多。
在臺灣,與她相似的蝴蝶只有大白紋鳳蝶,但是大白紋鳳蝶後翅白斑較大,且後翅腹面外緣的月亮紋呈橙黃色,而白紋鳳蝶則為紅色。兩種在梅峰都偶有觀察記錄。
大白紋鳳蝶(臺灣白紋鳳蝶) Papilio nephelus chaonulus Fruhstorfer
食草:賊仔樹、飛龍掌血等芸香科植物的葉片。
大白紋鳳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2000公尺範圍,冬季通常以蛹越冬,目前數量尚多。
翠鳳蝶(烏鴉鳳蝶) Papilio bianor thrasymedes Fruhstorfer
食草:賊仔樹、食茱萸、柑橘等芸香科植物的葉片。
翠鳳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20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冬季通常以蛹越冬,目前數量尚多。
在臺灣,與她最相似的蝴蝶是穹翠鳳蝶(臺灣烏鴉鳳蝶),她們常棲息在同樣的森林環境中,但穹翠鳳蝶的數量通常遠比翠鳳蝶來得少。穹翠鳳蝶背面後翅的藍綠色金屬鱗粉均勻分布於尾突上,翠鳳蝶的尾突則有一圈黑色框框。
斑鳳蝶Chilasa agestor matsumurae (Fruhstorfer)
食草:樟科的紅楠及大葉楠。
在梅峰,當我們仰頭看青斑蝶凌空飛過,時常會想:「從海拔和食草的分佈看來,我們這裡應該也會有斑鳳蝶吧?可是蝴蝶們飛得又快又高,真是青斑蝶跟斑鳳蝶傻傻分不清楚耶~好想看喔!」終於,在2014年7月的早安賞鳥時間,紅房子附近海州常山的盛開,引來許多吸花蜜的小客人,除了多姿麝鳳蝶外,怎麼有一隻乍看之下很像青斑蝶,但是翅面上白色斑紋不透明,而且前翅有數排規則的橫向短斑塊,這不就是我在圖鑑上反覆練習認識的斑鳳蝶嗎!
她在臺灣山區分布廣泛,於海拔200-2500公尺都有記錄,但數量一般不多,特別的是她也是一期一會家族的一員,每年只有一個世代,成蝶多於春季出現,雄蝶會在樹枝上占領域,也常至濕地吸水。冬季以蛹休眠。
色彩與斑紋與絹斑蝶(姬小紋青斑蝶)相似的斑鳳蝶,常被認為是擬態現象的良好範例。她學名中的matsumurae是以亞洲昆蟲學研究先驅松村松年博士為名。
黑鳳蝶 Papilio protenor protenor Cramer
食草:柚、黎檬、甜橙、柑橘、賊仔樹、雙面刺、阿里山茵芋及山黃皮等芸香科植物的葉片。
黑鳳蝶分布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0-1500公尺範圍,一年多世代,冬季通常以蛹越冬,是數量尚多的常見種。
在臺灣地區,只有臺灣鳳蝶與她略為相似,但黑鳳蝶翅基沒有紅斑,後翅腹面也沒有大面積網狀紅紋。
我總覺得黑鳳蝶雄蝶背面偶然展現的白色條斑,非常迷人。
照片:阿雄
文字:俐璇
參考資料
《台灣蝴蝶圖鑑》 徐堉峰著
《台灣昆蟲學史話》 朱耀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