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人說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了。」
選擇看待的角度將影響您張望世界的心情
所以,您會如何欣賞桃花呢?
蹲著看、躺著看、趴著看、看進她的花心、仰著頭看…….
美無處不在
端賴您是否有收納的心
【杜鵑花的故事】
錦瑟無端五十絃 一絃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天日暖玉生煙
此情只待成追憶 回首當時已惘然
------《錦瑟》 李商隱
杜鵑不只是一種花的名字,也是一種鳥的名字。有人說,杜鵑鳥啼血,血落在葉子上最後變成了杜鵑花,而杜鵑花就成了點綴
三月天的一番美景。
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從前從前,有同父異母的兄弟二人,手足情深,可是繼母卻想害死哥哥;一天,繼母要二人上山種豆,並且規定必須等到豆子發芽,才可以下山回家;繼母暗中把炒熟的豆種分給哥哥,所以豆種播下後,弟弟的豆子不久就發芽,先下山回家;
可憐的哥哥卻因為種下的豆子不會發芽,苦苦守在山上。回到家的弟弟,等了幾天都不見哥哥回來,覺得很奇怪,便一路高喊"哥阿~哥阿~"的上山尋找,然而叫到聲嘶力竭,仍不見哥哥蹤影,最後竟嘔血而死;聽說她吐出的血不久便化作杜鵑花,而魂魄則成了杜鵑鳥。
不知是因為花的顏色血紅,或是鳥的叫聲悲戚,杜鵑花的故事大多是感傷的。但如果我們放下那感傷的故事,來欣賞滿園杜鵑花的綻放,用花瓣排字獻給自己心裡面的人,我想那又會是另一種只屬於春天的浪漫。
※此篇文章由解說員 聖琳提供
【杜鵑花園】
上圖為杜鵑園一隅。(此資料畫面為 陳美瑜 攝)
台灣因為位於東亞,地形氣候多變,所以孕育出原生杜鵑14種及2個變種,其中就有10個特有種,2個特有變種,意即這些種類的杜鵑只能在台灣看到,非常可貴。本區亦種植台灣杜鵑、玉山杜鵑及南湖杜鵑,與旁邊數棵高大的外來杜鵑,構成「石楠類」杜鵑,這類杜鵑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喜歡冷涼的氣候,台灣平地不易栽種,其型態和一般杜鵑比起來,枝葉無刺毛,葉大型革質,花較大且艷麗,常數朵聚生成花球,頂生在樹冠上,呈花團錦簇狀,是溫帶國家庭園中著名的景觀花木。
上圖為石楠類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上圖為石楠類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古人詩:「杜鵑啼處血成花」、「望帝春心託杜鵑」,在春天,山坡林野開得滿山遍野的杜鵑花,自古以來即是人們傳頌蜀王望帝勤政愛民的佳話。詩人們也被那千嬌百媚,繁花似錦的花朵所震撼感動,紛紛寫出千古流傳的佳句,讚嘆杜鵑花的美,是花中之西施。
杜鵑花為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花卉,廣泛分佈於熱帶、亞熱帶至寒帶地區,原生地多為土壤貧瘠及酸性的環境。全世界的「地生型」杜鵑以中國雲貴高原一帶為分佈中心,延伸至喜馬拉雅山區域;「著生型」杜鵑的分佈則以東印度群島一帶之島嶼為中心。
杜鵑花也是園藝栽培上的重要花木,深受全世界人們的喜愛,雜交改良品種難以計數。大家在公園、校園及道路旁所見的綠化植栽,例如陽明山花季及台灣大學校園內的杜鵑花常多為「平戶杜鵑」,此類杜鵑是日本平戶地區自然雜交而成的一群杜鵑花,本場也有蒐集,但因梅峰地區低溫太長,平戶杜鵑開花性不佳。
另外本區也收集西洋杜鵑,可分為歐洲及美國系統,歐洲系統以唐杜鵑、白杜鵑、夏杜鵑等為親本,由比利時及荷蘭育成,又稱「比利時杜鵑」;而美國系統的親本多以比利時杜鵑與久留米杜鵑為主。這些雜交品種傳入日本後稱為「西洋杜鵑」,台灣也沿用此名稱。本場約收集20幾個品種,顏色有白、粉紅、紅、雜色、重瓣、單瓣等各式各樣,有一個品種叫「蜻蜓」,您可以看見它的花瓣呈細裂狀,像蜻蜓的薄翅般,已經沒有大家印象中杜鵑花的樣子;另外有些品種的重瓣花,除了中間的花瓣是雄蕊瓣化外,最外面那一層花瓣是由萼片變成的,讓整朵花幾乎可以媲美玫瑰花,不禁令人佩服雜交育種者的耐心與技術!
花瓣已被人們改良成蜻蜓翅膀模樣的蜻蜓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杜鵑花的雜交育種不似一般短期的草花或蔬果育種容易,臺大園藝系的老師曾經栽培過「臺交系列」的杜鵑花,由親本雜交後所得的細小種子,從播種到成長、開花約需6-7年的時間。另外,如台灣原生的玉山杜鵑,本場曾經採集種子播種育苗,第三年小苗平均寬幅只有3-5公分,所以野外的玉山杜鵑都是生長幾十年,甚至百年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値得我們好好珍惜。
上圖為黃花落葉型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上圖為玉山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上圖為西洋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另一類為杜鵑類(Azalea),可分為落葉與不落葉兩群。落葉類群,例如經園藝雜交過後的黃花杜鵑,其枝葉有刺毛,葉為紙質,秋天葉子會轉色落葉,春天先花後葉,喜冷涼氣候,台灣的守城滿山紅與棲蘭山杜鵑也屬於此群。不落葉類群,在台灣有紅毛杜鵑、細葉杜鵑、南澳杜鵑、金毛杜鵑等,較易於山野嶺見到。
上圖為台灣原生杜鵑”南澳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而著生型杜鵑,是杜鵑花中有鱗片的一群,1950年代才被大量發現,以東印度群島,如: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等島嶼為分佈中心,此群為常綠灌木至喬木,喜生長於通氣排水良好、富含腐植土的苔層上,已紀錄原種有300多種,台灣特有1種著生杜鵑,應是此群分佈的最北界。
黃花著生杜鵑,花朵非常精緻可愛。(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經過這樣的介紹,您可對杜鵑花有較深入的瞭解了嗎?下次看見杜鵑花時,記得仔細湊近觀察哦!其實它們每一株都擁有獨特的故事和美麗呢!
※此篇文章轉載自梅峰教育解說手冊《梅峰知美》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了。」
選擇看待的角度將影響您張望世界的心情
所以,您會如何欣賞桃花呢?
蹲著看、躺著看、趴著看、看進她的花心、仰著頭看…….
美無處不在
端賴您是否有收納的心
【杜鵑花的故事】
錦瑟無端五十絃 一絃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天日暖玉生煙
此情只待成追憶 回首當時已惘然
------《錦瑟》 李商隱
杜鵑不只是一種花的名字,也是一種鳥的名字。有人說,杜鵑鳥啼血,血落在葉子上最後變成了杜鵑花,而杜鵑花就成了點綴
三月天的一番美景。
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從前從前,有同父異母的兄弟二人,手足情深,可是繼母卻想害死哥哥;一天,繼母要二人上山種豆,並且規定必須等到豆子發芽,才可以下山回家;繼母暗中把炒熟的豆種分給哥哥,所以豆種播下後,弟弟的豆子不久就發芽,先下山回家;
可憐的哥哥卻因為種下的豆子不會發芽,苦苦守在山上。回到家的弟弟,等了幾天都不見哥哥回來,覺得很奇怪,便一路高喊"哥阿~哥阿~"的上山尋找,然而叫到聲嘶力竭,仍不見哥哥蹤影,最後竟嘔血而死;聽說她吐出的血不久便化作杜鵑花,而魂魄則成了杜鵑鳥。
不知是因為花的顏色血紅,或是鳥的叫聲悲戚,杜鵑花的故事大多是感傷的。但如果我們放下那感傷的故事,來欣賞滿園杜鵑花的綻放,用花瓣排字獻給自己心裡面的人,我想那又會是另一種只屬於春天的浪漫。
※此篇文章由解說員 聖琳提供
【杜鵑花園】
上圖為杜鵑園一隅。(此資料畫面為 陳美瑜 攝)
台灣因為位於東亞,地形氣候多變,所以孕育出原生杜鵑14種及2個變種,其中就有10個特有種,2個特有變種,意即這些種類的杜鵑只能在台灣看到,非常可貴。本區亦種植台灣杜鵑、玉山杜鵑及南湖杜鵑,與旁邊數棵高大的外來杜鵑,構成「石楠類」杜鵑,這類杜鵑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喜歡冷涼的氣候,台灣平地不易栽種,其型態和一般杜鵑比起來,枝葉無刺毛,葉大型革質,花較大且艷麗,常數朵聚生成花球,頂生在樹冠上,呈花團錦簇狀,是溫帶國家庭園中著名的景觀花木。
上圖為石楠類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上圖為石楠類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古人詩:「杜鵑啼處血成花」、「望帝春心託杜鵑」,在春天,山坡林野開得滿山遍野的杜鵑花,自古以來即是人們傳頌蜀王望帝勤政愛民的佳話。詩人們也被那千嬌百媚,繁花似錦的花朵所震撼感動,紛紛寫出千古流傳的佳句,讚嘆杜鵑花的美,是花中之西施。
杜鵑花為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花卉,廣泛分佈於熱帶、亞熱帶至寒帶地區,原生地多為土壤貧瘠及酸性的環境。全世界的「地生型」杜鵑以中國雲貴高原一帶為分佈中心,延伸至喜馬拉雅山區域;「著生型」杜鵑的分佈則以東印度群島一帶之島嶼為中心。
杜鵑花也是園藝栽培上的重要花木,深受全世界人們的喜愛,雜交改良品種難以計數。大家在公園、校園及道路旁所見的綠化植栽,例如陽明山花季及台灣大學校園內的杜鵑花常多為「平戶杜鵑」,此類杜鵑是日本平戶地區自然雜交而成的一群杜鵑花,本場也有蒐集,但因梅峰地區低溫太長,平戶杜鵑開花性不佳。
另外本區也收集西洋杜鵑,可分為歐洲及美國系統,歐洲系統以唐杜鵑、白杜鵑、夏杜鵑等為親本,由比利時及荷蘭育成,又稱「比利時杜鵑」;而美國系統的親本多以比利時杜鵑與久留米杜鵑為主。這些雜交品種傳入日本後稱為「西洋杜鵑」,台灣也沿用此名稱。本場約收集20幾個品種,顏色有白、粉紅、紅、雜色、重瓣、單瓣等各式各樣,有一個品種叫「蜻蜓」,您可以看見它的花瓣呈細裂狀,像蜻蜓的薄翅般,已經沒有大家印象中杜鵑花的樣子;另外有些品種的重瓣花,除了中間的花瓣是雄蕊瓣化外,最外面那一層花瓣是由萼片變成的,讓整朵花幾乎可以媲美玫瑰花,不禁令人佩服雜交育種者的耐心與技術!
花瓣已被人們改良成蜻蜓翅膀模樣的蜻蜓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杜鵑花的雜交育種不似一般短期的草花或蔬果育種容易,臺大園藝系的老師曾經栽培過「臺交系列」的杜鵑花,由親本雜交後所得的細小種子,從播種到成長、開花約需6-7年的時間。另外,如台灣原生的玉山杜鵑,本場曾經採集種子播種育苗,第三年小苗平均寬幅只有3-5公分,所以野外的玉山杜鵑都是生長幾十年,甚至百年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値得我們好好珍惜。
上圖為黃花落葉型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上圖為玉山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上圖為西洋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另一類為杜鵑類(Azalea),可分為落葉與不落葉兩群。落葉類群,例如經園藝雜交過後的黃花杜鵑,其枝葉有刺毛,葉為紙質,秋天葉子會轉色落葉,春天先花後葉,喜冷涼氣候,台灣的守城滿山紅與棲蘭山杜鵑也屬於此群。不落葉類群,在台灣有紅毛杜鵑、細葉杜鵑、南澳杜鵑、金毛杜鵑等,較易於山野嶺見到。
上圖為台灣原生杜鵑”南澳杜鵑”。(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而著生型杜鵑,是杜鵑花中有鱗片的一群,1950年代才被大量發現,以東印度群島,如: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等島嶼為分佈中心,此群為常綠灌木至喬木,喜生長於通氣排水良好、富含腐植土的苔層上,已紀錄原種有300多種,台灣特有1種著生杜鵑,應是此群分佈的最北界。
黃花著生杜鵑,花朵非常精緻可愛。(此資料畫面為 許亞儒 攝)
經過這樣的介紹,您可對杜鵑花有較深入的瞭解了嗎?下次看見杜鵑花時,記得仔細湊近觀察哦!其實它們每一株都擁有獨特的故事和美麗呢!
※此篇文章轉載自梅峰教育解說手冊《梅峰知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