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梅峰的春天由桃花領軍
千花隨同
除了桃花
您不會輕易錯過其他的花吧?
請問,您還看到了哪些獨特美麗的花兒呢?
剛開的桃花是一種很夢幻的粉紅
開了一段時間的桃花
花心有一種渲染似的
像被多描了幾筆那樣的深紅(來到梅峰桃花園時,自己親自觀察一下吧!)
就像是多吸收了幾許人世的悲喜
沉澱入心
您記得小時候曾玩過萬花筒否?小小的一根管子,瞇起一隻眼睛望進去,裡頭是繽紛的顏色組合,若是輕輕的轉動管子,裡頭的組合拼湊更是躍動著彷彿要湧出來似的,那是小時候記憶裡最夢幻的一刻。
然後,萬花筒究竟在什麼時候偷偷的消失了呢?升上國中一年級的那一天,第一次去面試工作的那天,還是轉身離開了哪一頁日曆的那個停格?童年的萬花筒什麼時候滾離了我們的身邊?
走進梅峰,我們努力的把屬於我們的自然萬花筒試圖呈現給您,也許是溫帶花卉區的百花爭艷、乾燥花室的典雅凝止、一葉蘭的優雅自持、桃花廊的粉紅浪漫、白楊的褐白乾脆、迷宮區的起伏綠意……,這個梅峰萬花筒,是否讓您在某一個片刻,回想起某些久違的感動呢?
↑梅峰大門口的花卉植物佈置,是由春陽分場林主任領軍負責的哦!
↑交通組應該是各位進入梅峰前,第一個接觸的農場同仁吧!聽很多來場的學員說,其實他們本來並不知道梅峰這處地方,但在交通組的引導下,就誤打誤撞的進入了這片桃花源了!
↑進入梅峰場區後,經過一個大轉彎,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棟教展中心。
↑這是位在梅峰場區內的第一停車場,當停滿後,就得麻煩您停到翠峰,再搭乘接駁車下來嘍!
↑接駁車乘車處就位在黑水塘畔,上下車時請記得隨身攜帶的物品哦!
↑緊接在交通組之後,會經過售票處。
↑售票處站長 顏彤
↑展售部有在販售的素粽
↑素碗粿都是您可以選擇的餐點哦!
↑熱食區在中午時刻總是大排長龍,記得早點去排隊,才不會餓著肚子等太久哦!
↑不然,您也有簡餐的選擇。
↑以上,是簡餐提供的附餐選擇,有玉米濃湯、紅茶及簡易的沙拉吧!
↑主食有紅燒牛腩、豬排及咖哩雞飯可供挑選。
↑今天,在農場內還可以看見可愛的老虎,大家可以和牠一起拍照哦!
↑小朋友,妳可以再靠近一點哦!
↑連乾燥花室站長 聖琳都難擋老虎魅力。
↑我們都要和老虎一起拍照!
↑老虎的尾巴有打結嗎?
↑左起副場長張老師、管理組組長盧媽媽、老虎、解說員俐璇與志工淑美姐
↑小朋友別害怕哦!這隻老虎不會咬人的!
↑拉老虎的尾巴是不禮貌的哦!
↑老虎與場長夫婦合照。
↑來場的遊客們在桃花廊與老虎合照。
↑因為得知溫帶花卉區有部分植物凍傷,鐵線蓮的花農在活動開始的那一天就把盛花的鐵線蓮送上來了,他們一家人溫暖的笑容,就像這盛放的鐵線蓮般令人難忘。
↑一葉蘭是很值得帶回家觀花的美麗蘭花哦!儘管她隔年無法再開花,就把她當成鬱金香一般的消費型花卉吧!
↑可別不小心錯過了花況亦很精彩的杜鵑園哦!
↑走過一遭桃花廊,還可以再走一遭哦!怎麼走,桃花都燦爛得耀眼!
↑白楊步道,您走過了嗎?它生病了,但有另一股滄桑的美。
↑白楊步道,我們一起唱山裡的情歌。
↑來場遊客為陶笛老師,即席演奏一曲 山頂的黑狗兄。
↑小朋友想要開白楊觀景台旁的廢棄挖土機,怎樣也不肯離開。
↑農場第二屆替代役 大象,也帶朋友回來看看大家。
↑剛好今天適逢生日的遊客,朋友一起幫他唱生日快樂歌。
↑白楊觀景台,也是個很適合賞鳥的地方呢!
↑經營組同仁彎刀可愛的女兒 葉牡丹!
↑教會的朋友帶著吉他在白楊步道唱詩歌,歌聲美如天籟!
↑我們一起在白楊唱山歌!
↑迷宮人體彩繪,千萬要一起來畫一下哦!
↑有櫻花樹相伴吃起來特別好吃
↑兩個帳篷的人都在吃 茶葉蛋!
↑農產品展售區也有提供果醋試飲哦!
↑農產品展售區大部分時間也是很忙碌,還請各位耐心等待結帳哦!
※此部分照片由梅影峰情部落格特派小記者 春陽分場 詹芳瑜小姐提供
【白楊步道小故事】
台灣最美的其中一條步道,就在梅峰。長長的,直直的,彷彿沒有盡頭,讓你可以安靜漫走其中,放任思緒天馬行空;或和家人、朋友、愛侶緩緩的走過白楊步道,那將是記憶裡最動人的畫面之一。
或坐臥觀景平台,閒談、看山、聽鳥鳴,聽白楊步道說故事給你聽,讓心放空,被大自然的喜樂充滿。雖然白楊步道生病了,變得有點短,但我們正在努力回復它往昔四季各有的不同表情,請讓我們一起用時間等待,白楊步道重現往昔。
※此段文章由 解說員 李圓恩提供
【白楊步道】
一眼望不盡的白楊步道,您希望終點可以抵達何處?(許亞儒 攝)
冬天蕭瑟的白楊步道。(陳美瑜 攝)
白楊黃葉後,滿地的落葉。(農場提供)
梅峰位於兩座山間的山凹處,所以平時風不甚大,甚至處於沒風狀態,但卻因為山勢像個凹字,所以凹字所缺的口,就是東邊的花蓮、台東方向,一旦遇上來自東邊的颱風,常會讓農場的經濟作物蒙受極大的損失。
而白楊的枝條柔軟,破風效果佳,因此種植的最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當防風林。每年颱風季只要颱風從花蓮南邊登陸,農場就會吹來強勁的東風,在園藝設施的東邊種植數排相互交錯的白楊,意外的除了擋風之外,也成了梅峰最詩意的景觀。
為了要抵擋東風,我們通常將東西向的枝條去掉,留下南北向的枝條,經過多年修剪後白楊防風林步道變得整齊漂亮。
一年四季變化不同的白楊步道,令許多人流連忘返,殊不知這其實來自一樁美麗的錯誤,當年海關沒收一批來自中國大陸,跟梨接穗十分相似,卻無法辨識身分的枝條,於是請求台大老師的協助鑑定,才發現原來是白楊呀!後移至農場種植。
白楊屬於楊柳科植物,又稱鉆天楊,為重要沙漠植物,大陸內蒙古常用其來當“治沙”樹種,且葉柄扁平,樹葉搖動方式特殊,風吹而過,頗有情調。原產義大利倫巴第,為栽培變種,目前廣泛種植於亞洲、美洲等地,而中國大陸長江、黃河流域亦普遍栽種;由於性喜陽光,耐寒抗旱性佳,中國大陸多植於新疆等沙漠地區作為防治風沙之用。又因含水楊酸成分,故有預防青春痘、鎮定皮膚等功效。
春萌梢、夏葉油綠、秋黃葉、落葉後冬季蕭瑟,各有風味。其落葉前一片鮮黃,似乎在提醒我們“天涼了,該加件衣服”,更令人聯想到弘一大師 李叔同先生所做的“悲秋”一詩:西風乍起黃葉飄,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夢影迢迢,零落憑誰弔,鏡裡朱顏,愁邊白髮,光陰暗摧人老,終有千金,終有千金,千金難買年少。
緊接著冬臨了,若是您看過韓劇「冬季戀歌」裡的場景,來到梅峰的白楊步道會有極其親切之感,這可是台灣的冬季戀歌呢!隨著天氣晴好、濛霧或微雨,長長的白楊步道都能讓行走其中的您,有著不同的體會與心緒!
上圖為泡盛花,穿插於白楊步道盡頭旁林下幽徑。(林正儀 攝)
【觀景平臺】
群山前的湧動雲海,更襯托著大山的壯闊!(陳美瑜 攝)
如雷貫耳的奇萊山群,對台灣人而言,就是山難的代名詞。其實,山並沒有那麼的奸險殘暴,充其量只是多變了點,而沒有準備好的人們走向山,很容易就會因為自己的疏失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站在白楊步道盡頭的觀景平台上,隨著每日更迭的不同天候:濛霧、碧空、微雨、星夜……,遠方那些山的模樣也變得不太一樣了。有時候什麼都見不到,只有一片濛霧遮蔽了一切;有時候,卻又清楚的扎眼,就看您臨來時,山想給您瞧見怎樣的一副容顏。
眼前,迤徙的是雄偉的奇萊連峰,最左邊是奇萊北峰,中間是奇萊主峰,左邊是奇萊南峰。從奇萊北峰再往左邊看,是合歡東峰和合歡主峰;越過奇萊南峰後面的那一重稜線,是屬於能高山的範圍。左邊最近的那重稜線,擁有著豐富的植物面向,也是梅峰場區的一部分──三角峰;看向迷宮的方向,那裡陳列的則是雪山山脈的秀逸。
靜靜的看著稜線的起伏,訝異著老天爺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那樣的曲折縱橫,橫陳扭擺,卻又是這般的灑脫和快意。很多事想不透的時候,就來看山吧!山在那裡,一直在那裡。吸納著一切,包容著一切,也給予著,只要你願意走入祂的懷中。
【奇萊北峰】
上圖為奇萊北峰。(許亞儒 攝)
標高:3607m
基點:一等三角點
奇萊北峰為黑色奇萊的象徵代表,台灣高山十峻之一。有人稱它為「一怪」或「一奇」,與「五嶽三尖」(五嶽:玉山、南湖大山、雪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三尖:大壩尖、中央尖、達芬尖)並列齊名,成為岳人夢寐登臨的高山。但因山難頻繁發生,而讓一般大眾有著「恐怖吃人山」的印象,黑色奇萊之名,不脛而走。
【奇萊主峰】
上圖為奇萊主峰。(許亞儒 攝)
標高:3560m
基點:三等5984號三角點
奇萊山的地形與合歡山一樣,同屬於單面山的地層結構。只不過合歡山是以傾斜坡的草原,展現溫柔優美的一面,奇萊山則呈現山前山後的不同地形對比,面向合歡山的這側,是屬於陡崖峭豎的斜坡,給人一種嚴峻的印象,令人驚心動魄;攀上正脊後,則是綠茵迤徙的傾斜坡面,擁有如合歡山般的廣袤箭竹草原。
日治時期,奇萊主峰和北峰的首登紀錄均由日軍的武裝探險隊所締造,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發動太魯閣討伐戰役做鋪路;在用兵之前,先行攀上高峰,作測量與偵察任務,再依觀測所得規劃行軍、攻擊路線。
【奇萊南峰】
標高:3358m
基點:二等1469號三角點
雖然掛有奇萊的名號,山容卻與主峰、北峰截然不同,全山除西北面的反插坡較陡外,其餘全是緩和的坡面。為台灣高山「十崇」的代表山嶽之一。在峰頂南緣,曾建有國防通訊設備,後因中橫霧社支線的開通,遷移到合歡山主峰,目前存有平坦的房屋基址與牆垣。
【合歡山東峰】
標高:3421m
基點:森林三角點
在合歡群峰中,排行第二高的東峰,為合歡山區域玉山杜鵑數量最集中的所在。每年五、六月份是高山的杜鵑花季,如果您想看見滿山的玉山杜鵑,合歡東峰是您絕佳的選擇。東峰位於花蓮與南投的交界,山勢秀逸偉壯,步徑清晰,來回約3小時,是登山健行者屢屢造訪的百岳之一。早年亦曾建有滑雪纜車,後損壞,已成為台灣人遙遠的印象。
【合歡山主峰】
標高:3417m
基點:三等6388號三角點
雖名為主峰,在合歡群峰中,則是倒數第二高,它的坡度和緩、山容溫潤,被列為「百岳十潤」。西元2000年以前,為重要軍事基地,現經國家公園規劃為觀景平台,可以於上展望日出及日落的光影變幻,眺望週遭全方位的山勢美景、濁水溪蜿蜒的流勢;亦可選擇探訪日治時期的合歡越嶺道,來一趟知性的古道之旅。
【靜觀部落】
站在梅峰的觀景台,眼前除了正前方壯闊的奇萊連稜,左前方羅列的合歡山群,還有下方一大片光凸黃褐的農耕地錯落。總是有人會疑惑的問起:「那是哪裡?」分佈其間的即是靜觀、平靜等原住民部落。
靜觀部落地處濁水溪上游,由泰雅、布農混居,居民大多數為泰雅族人。泰雅族曾經為台灣原住民各族之中分佈區域最廣的一族(現又從中分出各族);也曾是台灣原住民各族群中,居住高度第二高的民族(僅次於布農族)。
至於族群的區分,學者是依照語言的差異將泰雅族劃分為「泰雅亞族」與「賽德克亞族」。由於其剽悍的個性,盤據的廣大區域,以及神秘不為人知曉的原始風俗。長期以來,他們被賦予了眾多稱號:荷蘭人稱泰雅族為「福爾摩沙的鬼魅番人」;滿清政府稱其為「東夷」、「生蕃」、「王字頭蕃」、「雞距(雞爪)蕃」;日本人稱他們為「有黥蕃」、「高砂族」、「紗績(賽德克)族」。
看著這些奇怪的稱謂,便知道因為早期群山阻隔的陌生距離,帶給了人們對於原住民族許多延伸的揣測和想像。
而關於泰雅族的起源傳說,有眾多說法。這裡分享離靜觀部落不遠的「瑞岩」與泰雅族的淵源。
話說在若干年前,泰雅祖先漁獵於此,因為人口日益膨脹,獵物不夠分配,必須實施移民政策。大頭目將全體族人集合在這片以岩石為中心的空地上,分成移民與非移民兩組人。由於當時數學不夠精確,一個人的手指加足趾不過二十之數,無法以舉手方式一一數點人頭,乃以吼聲之大小來表示人數的多寡。
吼聲大的一組表示人數多,必須撥出部分人口往吼聲小的一組,如此兩組人吼來吼去,直到吼聲音量平均時,拓荒移民組就浩浩蕩蕩的朝向白狗大山的方向,跋山涉水離鄉背景以去。靜觀部落應也是這樣的移民政策之下的區域之一,「靜觀」之名,則是國民政府所取。
上圖為靜觀部落 (許亞儒 攝)
現今,此區域因平地對高山蔬菜的需求量大增連帶導致高山蔬果的經濟價值提高,所以大部份山坡地都已開墾種植而滿目瘡痍。山坡地大面積種植所可能帶來的危機有大雨之後所引起的山崩土石流;種植蔬果的農藥、肥料滲入溪流造成水質污染;大量的污染水源進入水庫造成湖泊水庫優氧化,減短水庫使用壽命;間接影響或造成人民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脅等。
相較於梅峰農場的開墾方式:「注重水土保持」、「種植原生樹種」、「維持生態平衡」、「不隨意濫墾濫伐」,對於山林的永續經營,應是較為善意的對待方式。
曾任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的楊平世也指出,賣農產品的利潤其實有限,未來將是販賣農場之美的「感覺(feeling)」時代;台大園藝系教授林宗賢亦指出,台灣山地農業勢必要朝「生產、生活、生態」一體轉型,唯有整合部會資源和學者智慧,協助山地農民經營兼顧環境保育和生計的永續農業,並嚴格取締超限利用,山地開發和環保爭議的僵局才有解套的一天。
台灣有四分之三的國土為丘陵和高山地形,坡度大於36%的山地便佔去一半,在地窄人稠的環境下,如何讓非平原居民與山地永續共存,將是政府責無旁貸、且須認真面對規劃的國土政策。
※此篇文章轉載自梅峰自然教育解說手冊《梅峰知美》
千花隨同
除了桃花
您不會輕易錯過其他的花吧?
請問,您還看到了哪些獨特美麗的花兒呢?
剛開的桃花是一種很夢幻的粉紅
開了一段時間的桃花
花心有一種渲染似的
像被多描了幾筆那樣的深紅(來到梅峰桃花園時,自己親自觀察一下吧!)
就像是多吸收了幾許人世的悲喜
沉澱入心
您記得小時候曾玩過萬花筒否?小小的一根管子,瞇起一隻眼睛望進去,裡頭是繽紛的顏色組合,若是輕輕的轉動管子,裡頭的組合拼湊更是躍動著彷彿要湧出來似的,那是小時候記憶裡最夢幻的一刻。
然後,萬花筒究竟在什麼時候偷偷的消失了呢?升上國中一年級的那一天,第一次去面試工作的那天,還是轉身離開了哪一頁日曆的那個停格?童年的萬花筒什麼時候滾離了我們的身邊?
走進梅峰,我們努力的把屬於我們的自然萬花筒試圖呈現給您,也許是溫帶花卉區的百花爭艷、乾燥花室的典雅凝止、一葉蘭的優雅自持、桃花廊的粉紅浪漫、白楊的褐白乾脆、迷宮區的起伏綠意……,這個梅峰萬花筒,是否讓您在某一個片刻,回想起某些久違的感動呢?
↑梅峰大門口的花卉植物佈置,是由春陽分場林主任領軍負責的哦!
↑交通組應該是各位進入梅峰前,第一個接觸的農場同仁吧!聽很多來場的學員說,其實他們本來並不知道梅峰這處地方,但在交通組的引導下,就誤打誤撞的進入了這片桃花源了!
↑進入梅峰場區後,經過一個大轉彎,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棟教展中心。
↑這是位在梅峰場區內的第一停車場,當停滿後,就得麻煩您停到翠峰,再搭乘接駁車下來嘍!
↑接駁車乘車處就位在黑水塘畔,上下車時請記得隨身攜帶的物品哦!
↑緊接在交通組之後,會經過售票處。
↑售票處站長 顏彤
↑展售部有在販售的素粽
↑素碗粿都是您可以選擇的餐點哦!
↑熱食區在中午時刻總是大排長龍,記得早點去排隊,才不會餓著肚子等太久哦!
↑不然,您也有簡餐的選擇。
↑以上,是簡餐提供的附餐選擇,有玉米濃湯、紅茶及簡易的沙拉吧!
↑主食有紅燒牛腩、豬排及咖哩雞飯可供挑選。
↑今天,在農場內還可以看見可愛的老虎,大家可以和牠一起拍照哦!
↑小朋友,妳可以再靠近一點哦!
↑連乾燥花室站長 聖琳都難擋老虎魅力。
↑我們都要和老虎一起拍照!
↑老虎的尾巴有打結嗎?
↑左起副場長張老師、管理組組長盧媽媽、老虎、解說員俐璇與志工淑美姐
↑小朋友別害怕哦!這隻老虎不會咬人的!
↑拉老虎的尾巴是不禮貌的哦!
↑老虎與場長夫婦合照。
↑來場的遊客們在桃花廊與老虎合照。
↑因為得知溫帶花卉區有部分植物凍傷,鐵線蓮的花農在活動開始的那一天就把盛花的鐵線蓮送上來了,他們一家人溫暖的笑容,就像這盛放的鐵線蓮般令人難忘。
↑一葉蘭是很值得帶回家觀花的美麗蘭花哦!儘管她隔年無法再開花,就把她當成鬱金香一般的消費型花卉吧!
↑可別不小心錯過了花況亦很精彩的杜鵑園哦!
↑走過一遭桃花廊,還可以再走一遭哦!怎麼走,桃花都燦爛得耀眼!
↑白楊步道,您走過了嗎?它生病了,但有另一股滄桑的美。
↑白楊步道,我們一起唱山裡的情歌。
↑來場遊客為陶笛老師,即席演奏一曲 山頂的黑狗兄。
↑小朋友想要開白楊觀景台旁的廢棄挖土機,怎樣也不肯離開。
↑農場第二屆替代役 大象,也帶朋友回來看看大家。
↑剛好今天適逢生日的遊客,朋友一起幫他唱生日快樂歌。
↑白楊觀景台,也是個很適合賞鳥的地方呢!
↑經營組同仁彎刀可愛的女兒 葉牡丹!
↑教會的朋友帶著吉他在白楊步道唱詩歌,歌聲美如天籟!
↑我們一起在白楊唱山歌!
↑迷宮人體彩繪,千萬要一起來畫一下哦!
↑有櫻花樹相伴吃起來特別好吃
↑兩個帳篷的人都在吃 茶葉蛋!
↑農產品展售區也有提供果醋試飲哦!
↑農產品展售區大部分時間也是很忙碌,還請各位耐心等待結帳哦!
※此部分照片由梅影峰情部落格特派小記者 春陽分場 詹芳瑜小姐提供
【白楊步道小故事】
台灣最美的其中一條步道,就在梅峰。長長的,直直的,彷彿沒有盡頭,讓你可以安靜漫走其中,放任思緒天馬行空;或和家人、朋友、愛侶緩緩的走過白楊步道,那將是記憶裡最動人的畫面之一。
或坐臥觀景平台,閒談、看山、聽鳥鳴,聽白楊步道說故事給你聽,讓心放空,被大自然的喜樂充滿。雖然白楊步道生病了,變得有點短,但我們正在努力回復它往昔四季各有的不同表情,請讓我們一起用時間等待,白楊步道重現往昔。
※此段文章由 解說員 李圓恩提供
【白楊步道】
一眼望不盡的白楊步道,您希望終點可以抵達何處?(許亞儒 攝)
冬天蕭瑟的白楊步道。(陳美瑜 攝)
白楊黃葉後,滿地的落葉。(農場提供)
梅峰位於兩座山間的山凹處,所以平時風不甚大,甚至處於沒風狀態,但卻因為山勢像個凹字,所以凹字所缺的口,就是東邊的花蓮、台東方向,一旦遇上來自東邊的颱風,常會讓農場的經濟作物蒙受極大的損失。
而白楊的枝條柔軟,破風效果佳,因此種植的最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當防風林。每年颱風季只要颱風從花蓮南邊登陸,農場就會吹來強勁的東風,在園藝設施的東邊種植數排相互交錯的白楊,意外的除了擋風之外,也成了梅峰最詩意的景觀。
為了要抵擋東風,我們通常將東西向的枝條去掉,留下南北向的枝條,經過多年修剪後白楊防風林步道變得整齊漂亮。
一年四季變化不同的白楊步道,令許多人流連忘返,殊不知這其實來自一樁美麗的錯誤,當年海關沒收一批來自中國大陸,跟梨接穗十分相似,卻無法辨識身分的枝條,於是請求台大老師的協助鑑定,才發現原來是白楊呀!後移至農場種植。
白楊屬於楊柳科植物,又稱鉆天楊,為重要沙漠植物,大陸內蒙古常用其來當“治沙”樹種,且葉柄扁平,樹葉搖動方式特殊,風吹而過,頗有情調。原產義大利倫巴第,為栽培變種,目前廣泛種植於亞洲、美洲等地,而中國大陸長江、黃河流域亦普遍栽種;由於性喜陽光,耐寒抗旱性佳,中國大陸多植於新疆等沙漠地區作為防治風沙之用。又因含水楊酸成分,故有預防青春痘、鎮定皮膚等功效。
春萌梢、夏葉油綠、秋黃葉、落葉後冬季蕭瑟,各有風味。其落葉前一片鮮黃,似乎在提醒我們“天涼了,該加件衣服”,更令人聯想到弘一大師 李叔同先生所做的“悲秋”一詩:西風乍起黃葉飄,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夢影迢迢,零落憑誰弔,鏡裡朱顏,愁邊白髮,光陰暗摧人老,終有千金,終有千金,千金難買年少。
緊接著冬臨了,若是您看過韓劇「冬季戀歌」裡的場景,來到梅峰的白楊步道會有極其親切之感,這可是台灣的冬季戀歌呢!隨著天氣晴好、濛霧或微雨,長長的白楊步道都能讓行走其中的您,有著不同的體會與心緒!
上圖為泡盛花,穿插於白楊步道盡頭旁林下幽徑。(林正儀 攝)
【觀景平臺】
群山前的湧動雲海,更襯托著大山的壯闊!(陳美瑜 攝)
如雷貫耳的奇萊山群,對台灣人而言,就是山難的代名詞。其實,山並沒有那麼的奸險殘暴,充其量只是多變了點,而沒有準備好的人們走向山,很容易就會因為自己的疏失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站在白楊步道盡頭的觀景平台上,隨著每日更迭的不同天候:濛霧、碧空、微雨、星夜……,遠方那些山的模樣也變得不太一樣了。有時候什麼都見不到,只有一片濛霧遮蔽了一切;有時候,卻又清楚的扎眼,就看您臨來時,山想給您瞧見怎樣的一副容顏。
眼前,迤徙的是雄偉的奇萊連峰,最左邊是奇萊北峰,中間是奇萊主峰,左邊是奇萊南峰。從奇萊北峰再往左邊看,是合歡東峰和合歡主峰;越過奇萊南峰後面的那一重稜線,是屬於能高山的範圍。左邊最近的那重稜線,擁有著豐富的植物面向,也是梅峰場區的一部分──三角峰;看向迷宮的方向,那裡陳列的則是雪山山脈的秀逸。
靜靜的看著稜線的起伏,訝異著老天爺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那樣的曲折縱橫,橫陳扭擺,卻又是這般的灑脫和快意。很多事想不透的時候,就來看山吧!山在那裡,一直在那裡。吸納著一切,包容著一切,也給予著,只要你願意走入祂的懷中。
【奇萊北峰】
上圖為奇萊北峰。(許亞儒 攝)
標高:3607m
基點:一等三角點
奇萊北峰為黑色奇萊的象徵代表,台灣高山十峻之一。有人稱它為「一怪」或「一奇」,與「五嶽三尖」(五嶽:玉山、南湖大山、雪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三尖:大壩尖、中央尖、達芬尖)並列齊名,成為岳人夢寐登臨的高山。但因山難頻繁發生,而讓一般大眾有著「恐怖吃人山」的印象,黑色奇萊之名,不脛而走。
【奇萊主峰】
上圖為奇萊主峰。(許亞儒 攝)
標高:3560m
基點:三等5984號三角點
奇萊山的地形與合歡山一樣,同屬於單面山的地層結構。只不過合歡山是以傾斜坡的草原,展現溫柔優美的一面,奇萊山則呈現山前山後的不同地形對比,面向合歡山的這側,是屬於陡崖峭豎的斜坡,給人一種嚴峻的印象,令人驚心動魄;攀上正脊後,則是綠茵迤徙的傾斜坡面,擁有如合歡山般的廣袤箭竹草原。
日治時期,奇萊主峰和北峰的首登紀錄均由日軍的武裝探險隊所締造,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發動太魯閣討伐戰役做鋪路;在用兵之前,先行攀上高峰,作測量與偵察任務,再依觀測所得規劃行軍、攻擊路線。
【奇萊南峰】
標高:3358m
基點:二等1469號三角點
雖然掛有奇萊的名號,山容卻與主峰、北峰截然不同,全山除西北面的反插坡較陡外,其餘全是緩和的坡面。為台灣高山「十崇」的代表山嶽之一。在峰頂南緣,曾建有國防通訊設備,後因中橫霧社支線的開通,遷移到合歡山主峰,目前存有平坦的房屋基址與牆垣。
【合歡山東峰】
標高:3421m
基點:森林三角點
在合歡群峰中,排行第二高的東峰,為合歡山區域玉山杜鵑數量最集中的所在。每年五、六月份是高山的杜鵑花季,如果您想看見滿山的玉山杜鵑,合歡東峰是您絕佳的選擇。東峰位於花蓮與南投的交界,山勢秀逸偉壯,步徑清晰,來回約3小時,是登山健行者屢屢造訪的百岳之一。早年亦曾建有滑雪纜車,後損壞,已成為台灣人遙遠的印象。
【合歡山主峰】
標高:3417m
基點:三等6388號三角點
雖名為主峰,在合歡群峰中,則是倒數第二高,它的坡度和緩、山容溫潤,被列為「百岳十潤」。西元2000年以前,為重要軍事基地,現經國家公園規劃為觀景平台,可以於上展望日出及日落的光影變幻,眺望週遭全方位的山勢美景、濁水溪蜿蜒的流勢;亦可選擇探訪日治時期的合歡越嶺道,來一趟知性的古道之旅。
【靜觀部落】
站在梅峰的觀景台,眼前除了正前方壯闊的奇萊連稜,左前方羅列的合歡山群,還有下方一大片光凸黃褐的農耕地錯落。總是有人會疑惑的問起:「那是哪裡?」分佈其間的即是靜觀、平靜等原住民部落。
靜觀部落地處濁水溪上游,由泰雅、布農混居,居民大多數為泰雅族人。泰雅族曾經為台灣原住民各族之中分佈區域最廣的一族(現又從中分出各族);也曾是台灣原住民各族群中,居住高度第二高的民族(僅次於布農族)。
至於族群的區分,學者是依照語言的差異將泰雅族劃分為「泰雅亞族」與「賽德克亞族」。由於其剽悍的個性,盤據的廣大區域,以及神秘不為人知曉的原始風俗。長期以來,他們被賦予了眾多稱號:荷蘭人稱泰雅族為「福爾摩沙的鬼魅番人」;滿清政府稱其為「東夷」、「生蕃」、「王字頭蕃」、「雞距(雞爪)蕃」;日本人稱他們為「有黥蕃」、「高砂族」、「紗績(賽德克)族」。
看著這些奇怪的稱謂,便知道因為早期群山阻隔的陌生距離,帶給了人們對於原住民族許多延伸的揣測和想像。
而關於泰雅族的起源傳說,有眾多說法。這裡分享離靜觀部落不遠的「瑞岩」與泰雅族的淵源。
話說在若干年前,泰雅祖先漁獵於此,因為人口日益膨脹,獵物不夠分配,必須實施移民政策。大頭目將全體族人集合在這片以岩石為中心的空地上,分成移民與非移民兩組人。由於當時數學不夠精確,一個人的手指加足趾不過二十之數,無法以舉手方式一一數點人頭,乃以吼聲之大小來表示人數的多寡。
吼聲大的一組表示人數多,必須撥出部分人口往吼聲小的一組,如此兩組人吼來吼去,直到吼聲音量平均時,拓荒移民組就浩浩蕩蕩的朝向白狗大山的方向,跋山涉水離鄉背景以去。靜觀部落應也是這樣的移民政策之下的區域之一,「靜觀」之名,則是國民政府所取。
上圖為靜觀部落 (許亞儒 攝)
現今,此區域因平地對高山蔬菜的需求量大增連帶導致高山蔬果的經濟價值提高,所以大部份山坡地都已開墾種植而滿目瘡痍。山坡地大面積種植所可能帶來的危機有大雨之後所引起的山崩土石流;種植蔬果的農藥、肥料滲入溪流造成水質污染;大量的污染水源進入水庫造成湖泊水庫優氧化,減短水庫使用壽命;間接影響或造成人民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脅等。
相較於梅峰農場的開墾方式:「注重水土保持」、「種植原生樹種」、「維持生態平衡」、「不隨意濫墾濫伐」,對於山林的永續經營,應是較為善意的對待方式。
曾任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的楊平世也指出,賣農產品的利潤其實有限,未來將是販賣農場之美的「感覺(feeling)」時代;台大園藝系教授林宗賢亦指出,台灣山地農業勢必要朝「生產、生活、生態」一體轉型,唯有整合部會資源和學者智慧,協助山地農民經營兼顧環境保育和生計的永續農業,並嚴格取締超限利用,山地開發和環保爭議的僵局才有解套的一天。
台灣有四分之三的國土為丘陵和高山地形,坡度大於36%的山地便佔去一半,在地窄人稠的環境下,如何讓非平原居民與山地永續共存,將是政府責無旁貸、且須認真面對規劃的國土政策。
※此篇文章轉載自梅峰自然教育解說手冊《梅峰知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