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4.11-4.12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舉辦『99年度飛蛾普查研習營活動』,受益頗多,與同仁們分享此次寶貴的經驗。


一向是人們認為噁心又帶有毒毛的毛毛蟲轉變來的蛾,時常被為”臭蛾仔”(台語);被污名化還不曉得何罪之有?


台灣鱗翅目的昆蟲有5000種以上,蝴蝶佔了400多種,而蛾類的數量多達4000種以上,甚至更多不為人知,說不定哪天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也無人知道,表示蛾類世界是值得人們深入探討的,也是十分迷人的世界。


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投入這塊未知的領域,置身其中,並且樂此不疲;這回幫我們上課的講師(左漢榮及傅建明老師)及助教群們都是對蛾類有深入調查及蛾類標本製作有著豐富經驗的前輩,在此次研習中願意拋磚引玉,讓研習學員獲益良多並且更能了解蛾類世界的奧妙。


梅峰生態營隊長久以來夜間授課部分或多或少有『夜間觀蟲(蛾類)』的經驗,可惜較少有機會與外界交流及分享;這回藉此機會接觸同好並且學習到蛾類標本的製作,將來有機會也可和同仁分享蛾類標本製作的方法及蛾類飼養技巧。


傅建明老師在『我的蛾類世界』這堂課裡頭有分享到幾個他的想法:


1、蛾類世界讓他拓展視野也豐富人生。


2、他的恩師張保信老師也提到:一個人賽跑(調查蛾類),當然是第一名;如果我們願意也可成為全台百萬分之ㄧ。表示目前調查蛾類的人員嚴重缺乏。


3、蛾類採集代表的意義:(1)採集VS保育(2)採集VS採集者(3)採集vs殺生。有計畫的採集,是保育的第一步;無計畫的採集,是濫殺的開始。


4、蛾類不需要被保育嗎?目前都沒有蛾纇被列入保育動物的名錄。(1)人們對蝴蝶情有獨鍾,卻忽略牠的姐妹-蛾類。(2)另一種現象是台灣蛾類的調查基礎非常缺乏,無法提出足夠的證據或可信的推測。例如:綠島在1927年日藉昆蟲學家楚南仁博即開始調查,但綠島的第一隻蛾類的標本卻是到1967年才被製作,大規模的級全面性的調查遲到2007年。日治時代的基礎調查著重「基礎資料」及「證據資料」,小城鎮、甚至皇居都會願意投入人力及時間長期收集資料。


5、獵人和採集者的不同:採集者需擁有獵人的技巧和手段,但須柄棄獵人的心態(貪心、占為己有,或小利),而應該要有研究心、分享及為大利的心態。保存存證標本的做法、也能替環境的變化作紀錄。


6、採集心得:(1)很辛苦,但絕對值得。(2)採集就像是猜謎遊戲,當謎題未出現之前,你永遠不知道答案是什麼?(3)敬畏大自然是必要的。


7、製作標本:套用鑽石的廣告台詞【標本恆久遠,一隻永留存】,例:匈牙利自然史博物館有150年歷史,而館藏最古老的蛾竟有200多年的歷史。生態照僅能當參考,標本則是隨時可以被驗證及檢視所有特徵。


※ 歷史可能會淘汰大部分的生態照,但絕對不會淘汰標本。(因為標本本身就是歷史,標本記載歷史)


※ 證據標本(voucher specimen):昆蟲標本所附帶的採集資料,能提供證實某一種昆蟲在某一時間與空間的確實存在。


8、蛾類的鑑定技巧:(1)比對相關圖鑑。(2)注意類似種和性別、季節形態、個
別、變態(異常型)等差異。(3)態度要謹慎嚴謹。(4)了解大師也會犯錯。



9、疑難標本請教(1)打聽查詢相關學者專家。(2)先徵求對方同意。(3)寄標本照或標本給專家鑑定。(4)耐心等候,收到鑑定結果後即表達謝意。(5)日後適當的回饋,提供標本或相關資料。


10、紀錄出版:(1)標本整理歸類及記錄。(2)出版是
最好的保存記錄方法。(3)台灣蛾類的基礎調查資料較缺乏,期盼自己是原料
製作的工廠(標本製作)。11、何謂大師風範:(1)單純。(2)熱情。(3)閩南語俗諺:「認真ㄟ,拚不過糜爛的」。


傅建明老師本身也是學校老師,二十多年前開始拜師(張保信老師)學習蛾類辨識及標本製作,埋首調查苦中作樂。而其老師張老師是台灣蛾類調查的先驅,逝世後,國內外學者為紀念他,以他名稱命名的蛾類有十多種之多。傅老師也分享幾位大師風範,如蚊子博士連日清博士為調查蚊子以身餵蚊以深入調查蚊子,如此盡力盡力做研究,國家的基礎研究應該如正金字塔般穩紮穩打,不似倒立金字塔,有著豐富的資源,卻沒有深入的研究調查,總有一天終會倒塌。


而與傅建明老師同是『鞍馬山的蛾1、2 』作者的左漢榮老師,在『蛾類簡介與分科辨識』這堂課裡,仔細幫我們做了鱗翅目中「蛾」與「蝶」的分別,在一般人對蛾的印象中,無非是1、農業中的害蟲。例:蔬菜上的小夜蛾、斜紋夜蛾、玉米穗蛾。林木上的木蠹蛾、小白紋毒蛾、黑角舞蛾、松毛蟲、橙帶藍尺蛾等。(2)其他動物的食物。例:天蠶蛾在許多文化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冬蟲夏草與蛾的關聯。(3)開花植物的粉者:具虹吸式的的口噐,花蜜為嘴主要的來源。某些夜間開花的植物,藉著濃郁的香味吸引蛾來覓食且協助其授粉(4)人類生活上的用途。(5)其他。


「蝶」和「蛾」的區別也可就(1)活動時間。(2)停棲方式。(3)色彩。(4)幼蟲的毛。(5)觸角。來做簡單的分別。當然有白天會出現的「蛾」,也有晚上會出現的「蝴蝶」,也有色彩鮮豔的「蛾」(天蠶蛾等),也有顏色黯淡的「蝴蝶」(弄蝶類、蛇目蝶等),左老師在蛾類辨識經驗與我們分享幾個有用方法提供參考:


1、按圖索驥:可參考相關書籍,例:日本蛾類大圖鑑、台灣蛾類圖說(作者:張保信老師)、婆羅洲的蛾、尼泊爾的蛾及中國大陸出版的蛾圖鑑。有蛾類標本比較好辨識,親自做標本更好辨識,有參考書籍比網站好辨識,一比一的好辨視,種類較多的也比較好辨識。


2、學習辨識:帶回戶外幼蟲進行飼養或是蒐集更多文獻資料、圖鑑、網路資源。(1)先從科開始,再來屬。(2)先從特徵明顯的科關係(天蠶蛾)。(3)可以先解決ㄧ些常見的蛾,但種類較少的科下手。例:天蛾科。(4)注意翅展寬度、翅面積、前後翅形狀,前後翅顏色及比例。(5)由停棲的形狀姿勢,翅膀的交疊程度來判斷。(6)觸角長度及形式來判斷。(7)身體及翅膀。


左老師也針對科特徵幫我們做簡單的辨識,不過內容繁多不及備載,將來可以藉由不斷的觀察紀錄也可以稍作分辨。


除了傅老師及左老師詳細課程之外,此次研習也學習到由特生中心的研究助理施禮正先生下午幫我們介紹蛾類幼蟲的飼養方法,蛾類幼蟲飼養的重要性,包括1、分類上的價值。2、保育上的價值。3、病蟲害防治上上的價值。提供防檢局重要的參考依據。4、教育上的價值。


蛾類幼蟲何處尋覓?可藉由蛾類幼蟲的專一性與寄主植物的方向去著手;也可藉由大英博物館的相關網站針對食草查詢幼蟲的種類。而關於採卵的方式及蛾類幼蟲的家如何設置及食草植物的保存,施先生都有做介紹。


而由於此次研習的對象是針對老師及在校學生,所以也針對校園常見的蛾類及寄主植物做介紹;包括:夾竹桃天蛾(寄主植物:日日春、黑板樹及沙漠玫瑰)、臺灣長尾水青蛾(寄主植物:楓香)、長斑擬燈夜蛾(寄主植物:多種桑科榕屬植物)、龍眼蟻舟蛾(寄主植物:血桐、野桐等多種植物)、重陽木螢斑蛾(寄主植物:茄苳)、橙帶藍尺蛾(寄主植物:蘭嶼羅漢松、竹柏等)、枯球籮紋蛾(寄主植物:小實女貞、白雞油)、眉紋天蠶蛾(寄主植物:雜食性;裡白樬木、含笑花、大葉釣樟、食茱萸、大花紫薇、香椿、血桐、賊仔樹….)。


賞蛾的步驟也可分成三個步驟,1、瞭解蛾類的活動時間。例:趨光性或夜行性,”日飛蛾”指日行性的蛾 。2、賞蛾的工具和方法。例:手電筒、數位相機、放大鏡等。3、進行蛾類的初步鑑定。例:蛾類圖鍵、工具網站(嘎嘎昆蟲網、臺灣的鱗翅目、四壽山昆蟲調查網、高海拔試驗站、日本產的蛾WEB圖鍵臺灣蛾訊、Amelia蛾與蝶的部落格等。


※ 注意事項:1、沒有一個網站是完全對的,網站資料的再確認。2、也沒有一本書是全對的,分類變動易造成的不便與困擾。


而後教導我們標本製作的方法。從標本的審美觀及做標本的工具及方法,到蛾類屍體軟化的方法一一詳盡介紹。夜晚時刻則介紹蛾類標本收集方式,包括燈光誘集法和自動採集器等兩種方式優劣。活體毒殺方式,毒瓶的製作方式,未製成標本之前屍體的存放方式….等。小型蛾類及大型蛾類的處理方式也都各有不同。並帶領我們到現場架蟲燈地點實地採集蛾類及蒐集屍體。結束後返回小組討論時間。


第二天就現場工作人員先前準備好放置冷藏之蛾類屍體軟化後,提供給學員製作一隻隻標本練習加強印象。蛾類標本的製作是這兩天的重頭戲,許多人這輩子的第一隻標本就是在這次的課堂上完成的..,令人感到既緊張又興奮。對我而言,則是另一個大開眼界的經驗,標本製作除了要懂得方法之外,細心和耐心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天下午由主辦林旭宏先生分享蛾類調查資料建置,軟體使用有ACDSee(分次更名照片) 、Flicker(上傳照片與蛾類鑑定)、Access(資料庫建檔)、Excel(資料分析)等,也可先到中研院下載全臺灣昆蟲名錄,減少輸入蛾類學名的錯誤率。蛾類資料內容包括:蛾類的文獻資料表、蛾類學名資料夾、蛾類科名、亞科名資料表、調查地點資料表、調查時期、成蛾調查….。都有助於日後相關蛾類資料的處理及整理。


最後,在主席林旭宏組長要與會學員自我介紹一分鐘之後,再請在場老師群分享後結束這兩天豐富的學習之旅。


感謝生物特有中心林旭宏組長、傅建明老師、左漢榮老師及施禮正先生、全體工作人員,讓薛在這兩天收穫滿滿,也期許自己能將所學分享給更多的人。
不能期盼自己成為一位專業的研究人員,但期許自己能成為一位能專注並且熱愛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人,是向諸位前輩學習而來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99年度飛蛾普查研習營活動


一、依據:
農委會核定之「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之影響-因應氣候變遷建立台灣生物多樣
性長期監測系統--校園參與式建構台灣大蛾類生態指標的發展與監測系統」農業
科技計畫。


二、目的:
普及蛾類知識,傳佈蛾類調查技術,激發校園師生對於賞蛾的興趣,以擴展校
園自然教學題材,並建立與本中心之交流平台,共同參與推動台灣蛾類普查及
保育工作。


三、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四、協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委會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五、活動時間:99年4月10-11日


六、活動地點:行政院農業委員委會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華龍巷43號


八、研習內容:
日期時間研習內容主持人及講師
4/10 09:00-09:30 報到工作人員
09:30-09:50 研習活動簡介林旭宏
10:00-12:00 我的蛾類世界傅建明
12:00-13:30 午餐時間(便當) 工作人員
13:30-15:20 『蛾類簡介與分科辨識』左漢榮
15:20-15:40 茶敘工作人員
15:40-17:20 幼蟲飼養技術概說與蛾類相關資訊查詢實務 施禮正
17:20-19:30 晚餐時間(合菜)與休息工作人員
19:30-20:20 蛾類採集倫理與方法介紹 施禮正
20:30~22:00 蛾類夜間觀察與採集實作施禮正與助教群
22:00~ 就寢


4/11 07:00-08:00 用餐工作人員
08:00-12:00 標本製作說明與實作 施禮正、傅建明、左漢榮與助教群
12:00-13:30 午餐休息(便當)
13:30-15:00 蛾類調查資料建置與分享 林旭宏
15:00-15:30 綜合討論全體講師


※此篇文章部分照片由薛惠芳提供,部分由以下網站抓取,更多照片請至http://www.flickr.com/photos/tesri/sets/72157623851977186/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ffarm 的頭像
mffarm

梅影峰情─梅峰農場部落格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