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叢千朵壓闌干,翦碎紅綃卻作團
--白居易《題山石榴花》
杜鵑花,古時又稱「躑躅」、「山石榴」,
縱觀今昔皆是眾人欣賞、歌詠的對象;
今年的玉山杜鵑提早開花,
因此五月前往合歡山賞花的車潮絡繹不絕,
我們來趁機一起認識幾種梅峰附近的原生杜鵑花科植物,
並學習運用植物分類檢索表來分辨它們的種類。
1. 南澳杜鵑 (埔里杜鵑) Rhododendron breviperulatum
小灌木,葉紙質橢圓形,全緣,
長2.5~3公分,兩面披剛毛;
花淡紫紅色,2~5朵頂生,花冠長3~3.5公分,雄蕊5;
分布臺灣中央山脈中部至東部海拔400~2,400公尺
地區,在梅峰附近公路邊可見。
2. 紅毛杜鵑 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
小灌木,葉紙質橢圓形,葉緣略反捲,
兩面披灰或褐色毛。
花2~5朵頂生,淡紫紅色,雄蕊10,形似南澳杜鵑;
分布於臺灣中高海拔開闊地,
5、6月時在翠峰以上公路邊可見開滿整山坡。
其有一變種稱臺灣高山杜鵑,合歡山區可見
葉緣明顯反捲,葉型更細長。
3. 玉山杜鵑(森氏杜鵑) 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灌木。葉革質,橢圓形,葉面光滑,
葉背幼時密披毛茸,成熟時則光滑。
花10~20朵頂生成繖房狀,花冠合生成鐘形,
白至淡紫紅色,雄蕊10;
分佈於台灣高海拔山區的林緣及開闊地。
舊時人們從樹高、葉質認為森氏和玉山杜鵑不同種,
事實上它們皆是玉山杜鵑,
為適應不同環境產生的兩種「生態型」,
一般來說玉山杜鵑型會比森氏杜鵑型生存海拔更高。
4. 金毛杜鵑 Rhododendron oldhamii
常綠小灌木。葉紙質,橢圓形,兩面披腺狀鏽色毛;
花2~4朵頂生,磚紅色,雄蕊10。
分布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之開闊地,
是分布海拔最廣的野生杜鵑花;在梅峰園區內可見。
5.凹葉越橘 Vaccinium emarginatum
越橘屬附生型灌木,葉厚革質,卵狀長橢圓形,
長3~5公分,先端圓或略凹。
花冠筒狀,長0.55~0.65公分,白色有紅紋帶。
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常附生於闊葉樹之枝幹上;
在梅峰杜鵑園及蕨園有栽培。
介紹了以上五種杜鵑花科的植物之後,
大家或許仍無法一眼區別它們,
因此我們可以來學習用「檢索表」
這個分類學常用的辨識工具。
檢索表可分成齊頭式和不齊頭式兩種,
它們的呈現方式大同小異,
就是把各物種的特徵從最明顯的開始區別,
並依字母或數字的順序逐漸分至較細的特徵,
注意每推進一組特徵都要再往後一格,
以下將上述五種植物依不齊頭式檢索表作為示範:
1.花冠小於2公分.......凹葉越橘
1.花冠大於2公分。
2.花冠鐘型...........玉山杜鵑
2.花冠非鐘型。
3.雄蕊5.............南澳杜鵑
3.雄蕊10。
4.被鏽色毛.........金毛杜鵑
4.被灰或褐色毛.....紅毛杜鵑
這樣就完成一個簡易的檢索表了
當然檢索表也有些限制,
我們要能精確判斷各植物的型態如葉序、花序等,
然而有時一些植物的特徵難以輕鬆辨別,
譬如紅毛與南澳杜鵑沒有花的時候就不好分辨;
最重要的是:
我們要先知道欲查詢的物種屬於哪一分類,
才能適用哪個檢索表,
所以分類學家得對各科的特徵了然於胸才行呢。
你知道嗎?藍莓也是杜鵑花科越橘屬的植物
看完以上介紹,
大家有沒有對前陣子盛開的杜鵑花更加認識了呢?
最後,筆者想提醒各位賞花時除了不攀折花木外,
亦要避免走出步道外;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
在熱門路線(如石門山)路旁幾乎沒有玉山杜鵑了,
這是因為太多遊客踩踏根系造成它們受傷死亡,
因此希望大家造訪野外時都能遵守無痕山林守則,
維護不易復元的高山環境。
※以上文字由教學研究組陳彥翔提供
參考資料:
1.鐘詩文等,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六卷(2018)
2.劉棠瑞、廖日京,樹木學下冊(1994)
合歡北峰遠方盛開的紅毛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