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窯嘍!不過在造窯前,還有很多準備工作得做。要收集芒草、搬土、搬磚塊、搬沙子、還有讓窯具有機動性的推車.....,非常多事情要準備呢!然後,準備好所有材料後,就可以開始期待一個窯的完成。
六月初時,臺大山地實驗農場特地邀請來目前正旅行全台,以工作技能交換工作技能的梁淳禹老師,與農場裡的工作同仁們分享製作土窯的經驗。製作土窯的原料很簡單,主要為沙、磚塊、泥土、石灰、稻殼等。而臺大山地實驗農場的土窯為移動式的,是由農場裡的烏毛大哥與烏幹大哥協助製作移動式台車,也是梁老師第一次嘗試移動式的土窯。
6月3日這天早晨,梁老師先用簡報為大家介紹土窯製作過程的一些概念,然後大夥就集合到第二平台,開始分工合作,有人搬土和砂、有人篩泥土裡的石頭、有人剪要混在泥土裡增強連結力的芒草(稻草會更好)、有人開始架土窯的基座…..,因為這個窯體較小,加上眾人的同心協力,第一天就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進度。第二天則繼續補強窯體,並取出窯體內塑型用的沙和磚塊,開始準備烘乾窯,梁老師並另外分享了木汽爐的製作方法,於是第二天也充實的度過了。第三天就準備烤pizza嘍!除了準備製作pizza的材料外,同仁們仍努力的在窯體內生火,把窯烘乾,之後就可以開始烤pizza,而三天的課程,儘管時晴時雨,就如同梁老師提及的,每次做窯時,似乎總是下雨,但卻也是一次好玩又有趣的經驗!
也許您來場時,就會見到農場同仁們一起完成的土窯,有興趣的話,同仁們也很樂於與您分享關於製作土窯的點滴呢!
烏毛大哥協助完成窯的推車。
工作同仁預先搬運沙子和磚塊至準備製作土窯處。
土窯室內課。
準備開始實作課程嘍!教研組的巴度大哥和烏毛大哥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嘍!
把預先準備好的沙土,搬至淋不到雨的所在進行土窯的製作。
篩土組,將細小的土糰粒篩出,準備調製泥漿。
把芒草剪短組。
在窯體上鋪上磚塊。
調製泥漿中。
篩濾掉石子後的細泥粒添入石灰攪拌均勻後的泥漿。
利用泥漿固定磚塊。
在磚塊的縫隙間塞入小石子。
在其上鋪上芒草。
並放入玻璃瓶達到隔熱的效果。
既而敷上泥漿。
再繼續疊覆磚塊。
樹枝為煙囪所在位置的記號。
窯體的內部空間先以沙和磚塊塑型。
攪拌組將泥漿和芒草纖維攪拌在一起。
揉成泥團後就可以開始疊建窯體。
窯體逐漸成形,上頭印滿大家的掌印。
第一天結束前,大家齊力清掃現場。
第二天把完成度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土窯拉到戶外。
外頭的窯體大抵固定,待會就可以把窯體內的填充物取出。(有裂縫需再用泥漿補強)
疏伐竹子作為燃料。
在神器的協助下,昨日攪拌泥漿的速度極快。今日則回歸純手工。
泥土量仍不足,篩土組仍需努力!
攪拌組預備~~。
用一根管子強化預留的煙囪處。
再用泥漿補強窯體。
將窯體內的填充物取出。
努力生火將窯體烤乾中。
揉pizza麵糰組。
在pizza餅皮上擺放食材。
看起來很不賴吧!
等待窯體溫度升高,還沒有窯門,就拿木板權充一下吧!
溫度差不多嘍!準備把pizza放入土窯。
素食香蕉pizza烤好嘍!
木汽爐建置中。
※此篇圖片由教研組黃瀞頤小姐、陳聖琳小姐、黃韻如小姐、李圓恩小姐提供;文章由教研組解說員李圓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