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035

您有吃過馬鈴薯嗎?不論是經常吃、偶爾吃、極少吃,或大量吃,但是一定有吃過對不對?但是…您有看過馬鈴薯植株的模樣嗎?很特別的哦!「原來馬鈴薯的植株是長這樣子的呀!」相信當您見到,並透過臺大山地實驗農場的工作人員為您解說時,必定有著驚喜與恍然大悟之感。

 

梅峰的在地蔬食菜單組合裡,也有馬鈴薯這一植物。其實在更早之前,臺大山地實驗農場即曾為馬鈴薯健康原種的重要生產場地。健康的馬鈴薯有多重要呢?原產南美的馬鈴薯,在被南美的印地安人種植時,同一塊田地上有種植多種馬鈴薯的習慣,而16世紀引入歐洲後,在歐洲只種植產量高的單一品種,馬鈴薯在16世紀後漸漸成為歐洲(如:愛爾蘭、英格蘭)最重要的主食之一,猶如亞洲的水稻,但種植單一品種馬鈴薯使得病害(馬鈴薯晚疫病)迅速蔓延,在19世紀造成100萬愛爾蘭人餓死,數百萬的愛爾蘭人出走到美國及英國等地(美國總統尼克森、雷根及柯林頓都有愛爾蘭的血統喔!),甚至到今日愛爾蘭都還未恢復19世紀時飢荒前的人口數,健康作物影響國力之深可見一般。也因為大部分死亡或移民離開的愛爾蘭人是以蓋爾語為母語的貧窮階層(尤其是種植馬鈴薯的佃農),愛爾蘭當地的通行語言也變成以英語為主,導致愛爾蘭的文化產生永久性的巨大改變。

 

因此在很早馬鈴薯剛引進臺灣就建立了健康種薯三級制迄今,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曾經負責將原原種繁殖成原種,原種再交與農會繁殖成種球(種薯)交給一般農友種植,以確保馬鈴薯長成植株可順利結球(臺灣地區馬鈴薯生病容易產生黑心及畸形的狀況),由於過去曾栽培原原種,還有少數的球莖殘存在土壤當中,因此漫步在梅峰場區內經常可以見到零星的馬鈴薯植株四處生長著,而細心的田間工作人員發現:雖然馬鈴薯每每被當成雜草拔除,仍不死心的持續長出,似乎非常適應梅峰的氣候,而試種了馬鈴薯後,發現它的生長著實良好,因而決定了馬鈴薯成為輪作的作物之一。

健康種薯三級制流程圖:

馬鈴薯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一帶,16世紀時由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至歐洲,於1719年傳入美國。屬於茄科的馬鈴薯,其葉片碩大,呈羽狀分裂,帶絨毛,花朵的形狀則和茄子的花類似,花色主要有白、紅、紫3色,梅峰栽培的品種為「克尼伯」及「台農一號」為粉紫紅色星型的可愛小花,由於星星狀的小花或白或紫給人浪漫綺麗的感受,在日本、荷蘭等大量栽種馬鈴薯的鄉鎮,運氣好的時候看到整片馬鈴薯花海也算是蔚為奇觀。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極高,但是發芽的馬鈴薯具有毒性(茄鹼),就不適宜食用了。

 

梅峰的馬鈴薯在初夏5-6月時種植,7月開花,在9月地上部逐漸枯萎,代表地下的球莖已經累積足夠的養分可以採收囉!如果是在初夏到秋季來到梅峰,是拜訪農場農產品的黃金季節,說不定還能看到採收這些可愛又美味薯薯的難得畫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這些陽光與汗水的結晶吧!

 

馬鈴薯在設施的照片:馬鈴薯是喜歡冷涼又怕淹水的,但卻可以適應稍乾旱的氣候,難怪能成為歐洲的主要糧食作物,在梅峰多雨的環境下得要種在有擋雨功能的設施內,才能讓它安心的長大。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鈴薯生長在土地上的模樣,認識您我熟悉的馬鈴薯的另外一面吧!

130615一平台 馬鈴薯花 (1) 

原來馬鈴薯的植株與花是長這樣子呀!很好看呢!

130615一平台 馬鈴薯花 (2)

IMG_1036

IMG_1037

像星星一般形狀的馬鈴薯花。

R0020144

住在土裡準備要被挖出的馬鈴薯。

R0020148

這些都是成熟了的馬鈴薯哦!

阿鳳說她也是第一次採收馬鈴薯 很興奮

R0020145

R0020151

R0020152

R0020147

同仁們也是第一次採收馬鈴薯,感覺很興奮呢!

老鼠吃過的(牠會在地上留下地洞喔)

老鼠吃過的馬鈴薯,在地面上還可以看到牠留下的地洞哦!

鴨子造型的馬鈴薯

像鴨子造型的馬鈴薯。

馬鈴薯要依大小分籃裝好  

IMG_4870  

馬鈴薯要依大小籃分裝好,然後小薯留種,大薯銷售,所以採收完,還有許多工作等待進行後(例如除土、分級、包裝),才能到達消費者的手中,烹調成為好吃的馬鈴薯料理呢!

 

參考資料:

http://cityfarmer.wawoo.tw/Wiki/Detail.aspx?id=96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767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8%B1%E5%B0%94%E5%85%B0%E5%A4%A7%E9%A5%A5%E8%8D%92

 

 

※此篇文章及照片由教研組研究助理趙俐雅小姐,解說員陳俐璇小姐、李圓恩小姐提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梅峰在地蔬食─馬鈴薯
    全站熱搜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