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瑞宗老師為大家講解歐洲菘藍採摘需知。

歷經了半年的種植,由李瑞宗老師引介的「歐洲菘藍」首次於台灣的梅峰農場順利成長,而教研組的同仁們,特地邀請李老師及協助的志工朋友們,一起在080301為梅峰的解說員及學員們,舉辦一場藍染體驗,也讓大家對這個植物有較深入的了解。


↑聽完注意事項,就一起開始動手拔拔看嘍!

首先是室內課,讓大家對於藍染先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我們熟悉的染色植物,如大青、薑黃。薑黃擷取它的地下莖,放入鍋中煮40分鐘,然後將預染的布置入,約20分鐘即可完成染色過程,為一種很舒服的黃色。而地球上的染色植物90℅都必須用煮的,才能萃取出顏色;至於我們在大自然界中常見的綠色則最難獲得,因為它很不穩定。


↑之後把葉子撕成細碎狀。

歐洲菘藍(Isatis tinctoria L.),屬十字花科多年生陽性植物,tinctoriau.有色素的意思,它染出來的顏色是藍色,且不需用熱粹取,而如果加熱溫度超過70度,顏色則會被破壞。李瑞宗老師於2007年8月在法國經里昂大學織品教授介紹而與此種植物相遇──許多植物第一次來台灣的時間並不像你、我所想像的那麼遙遠。


↑放入缽內搗碎。

這種植物的葉有點像菠菜,高約1-1.2M,分佈地從蘇俄、西伯利亞至德、法、英等,於4~6月,甚至7、8月開花。結果時,果實像綠色的淚滴,裡頭包裹著一顆種子。染色主要是摘取它的葉片約600g,以傳統手工方式輾磨後,壓擠汁液成為一約500g的小球。放置石頭或木板上靜置陰乾後,可收藏五年以上。使用時,將其敲碎,加45℃的溫水把茶葉般的植物纖維蓋過,浸泡2-3天,此步驟稱為「建藍」,之後再加水,也可加酒、糖或石灰,讓裡頭喜歡吃這些東西的菌更易成長,並維持鹼性的環境。之後隨著染色的次數,可以增加它顏色的深度。不過比較特殊的地方是,一般我們所使用的大青、薑黃等是用來染布、絲織品等,而歐洲菘藍則是用來染毛的。


↑參加三天兩夜的小朋友也很認真呢!

簡單的獲得初步的理解和印象後,一群人便浩浩蕩蕩的往藍染室走去,準備大展身手嘍。首先在老師的及志工朋友的講解下,動手摘取葉子,要記得從基部的葉子開始採哦!還有連葉子的基部也得一併採下。用電子磅秤量過重量後,就進入手酸的步驟了。必須用老師帶來的石磨,把葉子輾得碎碎的,之後擠出汁,揉成小球,就等待靜置陰乾了。


↑輪流搗,手比較不會痠!

這一回,我們總共完成了六個小球哦!不但有法鼓山的朋友幫忙,以及中研院黑熊組三天兩夜大小朋友的共襄盛舉,當然就是營隊組和教研組的同仁們一起忘情的投入其中,等到整個完整的過程都建立起來後,歡迎您也來梅峰體驗有趣的藍染製作吧!


↑解說員這組也很努力哦!


↑我們是三天兩夜中研院黑熊組。


↑搗碎的菘藍碎末先暫置在大臉盆中。


↑用手揉搓,把水份擠出來。


↑在臉盆中的雛型。


↑做成和糞金龜所做的一樣的球形成品。


↑臉盆中擠壓留下的湯汁。


↑中研院黑熊組跟我們的第一顆菘藍球合照。


↑中研院黑熊組小朋友和李瑞宗老師合影。


↑中研院黑熊組所有大、小朋友和李瑞宗老師合影。


↑梅峰所有工作人員和李瑞宗老師合影。


↑解說員們的手掌都變綠色的嘍!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菘藍球近照。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有人通力合作下的所有成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藍染
    全站熱搜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