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3634

想到蝙蝠,大家首先聯想到什麼?蝙蝠俠?吸血鬼?感到恐怖、噁心、神秘還是讚嘆?我們對蝙蝠有太多的不瞭解,牠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怎麼樣的關係?人類的作為又已對牠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而認識牠,正是了解及愛的開始。

 

【蝙蝠初體驗】

您第一隻認識的蝙蝠是哪一種呢?這個問題也許太難了。那麼麻煩您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您在怎樣的狀況下曾接觸過蝙蝠?看電影?旅遊?閱讀文學作品?曾有一位朋友與我分享當她準備搬離位於屏東的租賃處所時,鄰居才告訴她:「好奇怪哦!別人家黃昏的時候是放鴿子出去,你家卻都是放出一整群的蝙蝠呢!」因此她從未親眼目睹那成群的蝙蝠,卻一直牢牢記住這件事情。而我自身跟蝙蝠有關的記憶也發生在屏東的山區,那是我正參與著南北古道大縱走的行程中,一位師大生物系的夥伴在經過的路上隨手就從路旁的葉片後頭抓下一隻金黃色的蝙蝠,除了牠非常美麗所帶給我的驚嘆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裡升起:「沒道理,明明是同一條路,為什麼他看得到葉背有蝙蝠,而我卻看不到?」。於是,在這樣被引起的不服輸念頭與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這隻金色蝙蝠和那位朋友便成了我一頭栽入臺灣自然生態世界的起始點。

 

不過,我還是對蝙蝠很無感。儘管在工作的場所,每年幾乎會與蝙蝠近距離接觸一次,但卻直到「紅房子」這處所在的洗手間裡固定出現了一隻臺灣大蹄鼻蝠後,隨著自己對蝙蝠的疑問越來越多,我除了開始找書來看以外,也逐漸對蝙蝠的生態從好奇進而產生了關注與喜愛之情。那麼,從這裡開始,就讓我為大家分享我對蝙蝠所進行的一些小功課吧!

 

【蝙蝠三兩事】

全世界約有1200多種的蝙蝠,臺灣則擁有約35至37種蝙蝠,更有極大比例為特有種。其中僅臺灣狐蝠為食果性,其餘均屬食蟲性蝙蝠,且並沒有吸血蝙蝠的存在,全世界僅有3種蝙蝠會舔血,而且都生活在美洲大陸。可以說蝙蝠是人類的好朋友,不但可以協助種子的傳播,也是免費的「捕蟲高手」,每隻蝙蝠每晚可捕捉上千隻昆蟲,懷孕的母蝙蝠一個晚上甚至可以捕食5千隻昆蟲,幫助了人們減少農藥的使用及所謂「害蟲」的數量,對人類與環境可說是非常有助益,人類卻總是忽略了低調的牠們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蝙蝠的排遺還可以做成肥料,補充熱帶地區人民的收入;亦可作為藥物使用。但是,人類過度且不當的砍伐樹木、森林、改建房舍、填補住所縫隙等行為,直接或間接的將導致蝙蝠們流離失所進而死亡。

 

【人類從蝙蝠身上學到了些什麼?】

大部分在夜間活動的蝙蝠屬於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其膝關節朝向後方,和人類很不相同,且具回聲定位系統。蝙蝠除了在文化上被認為是招福的祥獸外;農業上有許多作物都依賴其協助傳播花粉及種子,加上蝙蝠的強大食蟲力,也對農業害蟲起了抑制作用;醫藥上,蝙蝠的大便也是中藥的一種;其唾液中的酵素也可用來治療疾病。此外,人類有許多發明都學習自蝙蝠哦!想想看,有哪些呢?像是倒車雷達、魚雷、隱形戰機、盲人「探路儀」、冷凍胚胎技術….等,都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發哦!有沒有覺得蝙蝠很厲害呢?

 

【我的蝙蝠圖鑑】

※臺灣長耳蝠Plecotus taivanus Yoshiyuki,1991

英名:Taiwan long-eared bat

科別: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屬於特有種的臺灣長耳蝠,又名臺灣兔耳蝠,為日人吉行瑞子於1990年首次採集到而發表之臺灣新種,屬中、高海拔山區森林性蝙蝠。由於耳朵甚大,覓食高度接近地面,飛行時顯得緩慢笨拙,為長耳蝠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以小型昆蟲為食。2009年11月16日,臺灣長耳蝠在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不慎被黏蠅紙黏到,送往特有生物研究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經由研究人員協助清理,此次過程還曾登上了報紙的版面獲得報導,是居住於山區森林的蝙蝠,於中高海拔普遍分布,但並不常見,目前僅於臺中縣鞍馬山、武陵地區、南投縣翠峰、梅峰地區有發現記錄。

DSCN3632

圖說1:同事將不慎被黏蟲紙黏住的臺灣長耳蝠解救下來後,用酒精幫蝙蝠洗刷刷,以去除黏液,於是臺灣長耳蝠一副濕淋淋的狼狽模樣,後續可以用吹飛機隔了一段距離幫牠吹乾,然後再用毛巾輕輕覆蓋幫牠保暖。

臺灣長耳蝠 圖說2   

圖說2:剛被吹風機美容過的臺灣長耳蝠緊緊攀住了同事的手。

DSCN3638DSCN3642   

圖說3:用太白粉輕輕灑在牠身上,避免黏液殘存讓牠又沾黏到自己,被撒上太白粉的臺灣長耳蝠,看起來有點像炸物。

臺灣長耳蝠 圖說4   

圖說4:特有生物研究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的野生動物救護專車。

臺灣長耳蝠 圖說5  

圖說5:臺大山地實驗農場工作人員趙俐雅小姐正在填寫前來載運臺灣長耳蝠的野生動物急救站的文件。

臺灣長耳蝠 圖說6   

圖說6:與臺灣長耳蝠有關的報導。

 

※臺灣大蹄鼻蝠Rhinolophus formosae

英名:Formosan greater horseshoe bat

科別:蹄鼻蝠科Rhinolophidae

 

主要分布於各海拔山區的針葉林、闊葉林或混生林森林中,常單隻棲息於岩洞、隧道、人工建物或樹洞中,為典型的洞穴型蝙蝠。臺灣大蹄鼻蝠亦為臺灣特有種,有1至2隻經常在梅峰早期的辦公室「紅房子」裡頭的女廁天花板停留。這類蝙蝠的棲息姿勢很特別,常用雙翼裹住自己的身體,牠們以這種姿勢倒掛時,就像個大蠶繭,習慣單獨棲息,屬於獨棲性的蝙蝠,為不常見的蝙蝠之一種,曾被在冬季發現有冬眠的個體。

IMG_2289   

圖說1:2014年12月6日出現在梅峰農場一平臺的臺灣大蹄鼻蝠。

圖說2 140818紅房子 臺灣大蹄鼻蝠  

圖說2:2014年8月18日吊掛在紅房子天花板橫樑上的臺灣大蹄鼻蝠。

圖說3 140818紅房子 臺灣大蹄鼻蝠的排遺  

圖說3:臺灣大蹄鼻蝠的排遺,中藥上被稱為「夜明砂」。

 

※高頭蝠Scotophilus kuhlii

英名:Chestnut bat

科別: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及金門地區,是一種具遷移性的蝙蝠,喜群集棲息於棕櫚科植物葉叢中,或人類建築物內。全身毛色均勻,且並非全身毛色金黃,體呈灰黑色,喉頸部無一圈金黃色毛,體毛伏貼於身體,後頭部較高且隆起。在夏天的鰲鼓溼地,有機會在棕櫚科的樹上發現這種夜行性,中型食蟲性蝙蝠棲息的身影哦!

IMG_0376   

圖說:2014年8月16日棲息於東石棕櫚科樹上的高頭蝠,最多時可聚集上千隻,於樹下就會見到豐富堆積的排遺。

 

※金黃鼠耳蝠Myotis formosus flavus

英名:Hodgson’s myotis

科別: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身為臺灣特有亞種的金黃鼠耳蝠,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及東部低海拔區域,經常棲息於舊式住宅內或周邊闊葉樹樹葉叢間,在高海拔山區岩洞中亦曾發現有冬眠個體。在雲林水林鄉的黃金蝙蝠生態館,有機會親眼觀察到正棲息在白玉蘭樹上,身體毛色金黃的金黃鼠耳蝠哦!

IMG_0976   

圖說:2014年8月20日正棲息於位於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外頭的白玉蘭樹葉叢中的金黃鼠耳蝠。

 

※寬吻鼠耳蝠Myotis latirostris

英名:Formosan broad-muzzled myotis

科別: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這是臺灣最小型的蝙蝠。我們會有機會認識牠,也是因為牠不慎被黏蟲紙黏住,有可能是不小心被黏到,或是想吃黏在年蟲紙上的昆蟲反而被黏到,無從得知。但善良的同事見到了一身黏膠,狼狽掙扎的牠,情急之下,用去漬油幫牠清洗掉黏液,然後送到我們辦公室後,儘管有幫牠保暖,過沒多久牠還是去世了。後來詢問特生的研究人員,才得知若蝙蝠不慎被黏蟲紙黏住,是要先用沙拉油等協助牠除去黏性物質後,再用中性洗劑,例如卸妝水之類的,幫牠清理,之後再用吹飛機隔一段距離吹乾。希望,下次的結局美好的!因為一隻蝙蝠用牠的性命,教會我們深刻記住處理牠被黏液困住的標準作業流程!

DSCN9828   

圖說1:在2005年04月02日出現的寬吻鼠耳蝠,被放在桌面上拍照。

圖說2 寬吻鼠耳蝠的屁股  

圖說2 寬吻鼠耳蝠的屁股。

DSCN9841  

圖說3 張開嘴巴,露出牙齒,呈威嚇狀的寬吻鼠耳蝠。

090528教室裡的蝙蝠    

圖說4  在2009年05月28日在教室裡的窗簾後被發現的寬吻鼠耳蝠。

DSCN3898  

圖說5 在2009年11月17日再次在教室裡被發現的臺灣最小型的蝙蝠─寬吻鼠耳蝠,其頭體長約4公分。

IMG_5973  

圖說6  2013年10月30日被拾獲放在紙盒裡的寬吻鼠耳蝠。

IMG_3347  

圖說7 不慎被黏蟲紙黏獲,又經去漬油擦拭後,死去的寬吻鼠耳蝠。

 

※參考資料:

1.台灣蝙蝠檢索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印

2.《台灣的蝙蝠》 林良恭 李玲玲 鄭錫奇 合著

3.自然教育園區解說手冊1《梅峰山中行》台大山地農場p52

4.《台灣的蝙蝠圖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5.《蝙蝠Q&A》撰文◎唐‧威爾森 大樹出版

6. 《臺灣蝙蝠圖鑑》鄭錫奇、方引平、周政翰編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蝙蝠
    全站熱搜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