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要餵食寶寶的小虎鶇    

在2013.6月踏入夏天的清晨,森林裡傳來陣陣像是拉長的口哨音,呼—呼—呼—…。

這天,一大早,大約五點多快接近六點,就聽到一直有人吹口哨,讓人在床上睡得相當不安穩,心裡不斷的滴咕:「到底是誰?!口哨一直吹,擾人清夢!等一下起來一定要去罵人!!」這樣在床上掙扎了約莫20分鐘,終於受不了起身衝出宿舍大門,除了哨音與我之外,就剩阿土拿著相機蹲在草叢裡好似在找什麼,他對我比了個”噓”的動作,望向他正在搜尋的地方,正是那哨音傳來的方向,於是我們躡手躡腳的朝聲音走去~聽小虎鶇的叫聲

聲音檔:http://www.youtube.com/watch?v=AVSRla4doa0&feature=youtu.be

兩個人在羊舍與蘋果園之間的柳杉林間,前前後後走了無數趟,終於讓我給找到了,隱身於柳杉頂的小虎鶇,雖然拍得不是很清楚,但憑這身體的斑紋,就足以辨認了;小虎鶇與正常的冬候鳥虎鶇長得很像,差別只是體型略小,下嘴幾近為全黑色(虎鶇下嘴喙基部黃色),體色黑白較為分明,黑色斑紋也較多且密,小虎鶇在臺灣有繁殖紀錄,而虎鶇多為冬天才會來台拜訪的冬候鳥,在梅峰的觀察,一般在五、六月的清晨有機會聽到鳴叫聲,去年還有錄影到正要找抓蚯蚓去餵食寶寶的親鳥喔!想看嗎?來參加兩天一夜的生態體驗營,叫解說員放給你看~

1在唱歌的小虎鶇   

第一次發現在樹上唱歌的小虎鶇

2誤闖的小虎鶇寶寶   

    圖為誤闖到農機室的小虎鶇baby,毛還沒有長得很完整,嘴巴還沒轉色,尾巴還短短的,頭像是剛睡醒沒整理的樣子,被替代役發現,最後我們把牠放回農機室附近的草叢,讓牠回去找同伴。

小虎鶇與虎鶇,說實在的,當你只有看到單一隻出現,還真的給牠很難辨認,沒有把兩隻都抓來放在一起,那大小根本分不出來,還好,有數位相機的拍攝,可以讓我們更方便去做判別了,原本不管是虎鶇或是小虎鶇,通通都稱為虎斑地鶇或虎鶇,鳥類分類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後發現了牠們的鳴叫聲、覓食行為與體型有差異,現在被提各自成為獨立種,所以,一般的冬候鳥-虎鶇則變為「白氏地鶇」,然後小虎鶇就沿用原本的「虎斑地鶇」,但是在臺灣出現的,算是牠的其中一種亞種喔!

小虎鶇背影 

虎斑地鶇(小虎鶇、虎鶇)小檔案

英名:Scaly Thrush

學名:Zoothera dauma(Latham,1790)

身長:26-29公分

叫聲:很像拉長音的口哨聲,有時會像玻璃瓶輕輕碰撞的”砯”一聲長音

棲地與習性:機警性高,多在樹林下層、森林邊緣矮叢、小徑活動,常單獨在地面覓食,一般都貼地飛行,速度快且安靜

食性:無脊椎動物、昆蟲、果實及種子等

繁殖:冬候鳥的族群在臺灣還沒有繁殖紀錄,目前有繁殖紀錄的這種,我們暫時稱為「小虎鶇」,在梅峰的觀察約在6月底7月初有小baby出現,親鳥會找蚯蚓育雛。

遷徙型態:稀有留鳥

 

※此篇文章由教研組解說員黃韻如小姐提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虎鶇 梅峰
    全站熱搜

    mff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